首页 产经 正文

《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发布

透过民企500强榜单 看中国经济活力与韧性

2025-09-02 11:49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出海战略的深化与公司治理的优化展示了中国民营经济在全球竞争中的进取姿态和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

      

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激活民企发展新动能。图为一名工人在泉州联兴发针织织造有限公司的“莱卡+5G”智能数字化生产车间操控机器人工作。新华社  

王裔莹

日前,全国工商联在辽宁沈阳发布“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和《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相关数据显示,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资产总额共计51.15万亿元,361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

这份榜单不仅是对民营企业过去一年发展成果的总结,更从多个维度折射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态势。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形势,民营企业500强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管理优化,整体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活力和韧性。

规模效益稳步提升

折射中国经济强大韧性

此次榜单最直观的变化,是入围门槛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从上年的263亿元增至270.23亿元,这一数字的增长,直观反映出头部民营企业的规模持续扩张,实力愈发雄厚。

从整体规模来看,民营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到43.05万亿元,户均营业收入861.02亿元,较上年增长2.72%;资产总额共计51.15万亿元,户均资产1023.09亿元,增长2.62%。其中,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企业共105家,较上年增加8家;超过5000亿元的企业有11家,较上年增加2家。资产总额超过千亿元的企业共97家,较上年增加8家;其中超过5000亿元的有16家,较上年增加1家。此外,还有29家企业入围今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凸显了中国民营企业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经营效益方面,民营企业500强同样表现出色。净利润合计1.80万亿元,户均净利润36.05亿元,增长6.48%。净利润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70家,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34家,超过200亿元的企业有19家。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61%,总资产周转率为86.62%,这些数据表明民营企业在盈利能力和资产运营效率上有了明显提升。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志起表示,在内外部压力下,中国民企500强依然实现规模与效益双提升,可谓“逆水行舟显韧性”。在他看来,民企发展的背后有三重因素协同发力:其一,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中央出台“民营经济31条”,各地精准推出纾困政策;其二,创新引擎加速运转,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其三,内需市场支撑有力,国内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叠加消费升级趋势,为民企发展提供了空间。

新兴产业布局加速

转型发展成主流

报告显示,民营企业500强中实际填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为1.13万亿元,研发人员总数达115.17万人,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超过3%、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3%的企业数量分别为349家、103家。民企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超万亿元的高研发投入带来了丰硕的创新成果。民营企业500强拥有有效专利72.16万件,同比增长8.23%,其中国内有效专利增长12.42%。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积极性大幅提高,共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9948项、行业标准7568项。有专家分析,这意味着中国民营企业正逐步从技术追随者向规则引领者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民营企业500强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填报的309家企业已投资627个项目,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主要细分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众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上不断突破,如腾讯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精准投入,其行业大模型已在金融、医疗等领域落地应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比亚迪以7771.02亿元营收跃升至榜单第5名。同时,理想、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排名也大幅提升,反映出该行业的发展势头强劲。

“连续多年跻身500强榜单的企业,普遍表现出较强的战略前瞻性和转型升级主动性。”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提到,500强中科技型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占比不断提升,凸显民营经济在创新驱动和产业结构优化方面的积极进展,民营经济正向高端领域迈进。

与之相对应的是,传统制造业、商贸业在榜单中的占比有所下降。这种行业结构的变迁,清晰地展现出民营经济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成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报告数据显示,64.2%的企业已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60.2%的企业已在管理层面进行数字化转型布局,66.8%的企业已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例如,京东为构建智能物流体系,连续多年研发投入保持高增长,无人仓分拣效率持续提升。

在绿色发展方面,83%的企业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主要采取应用绿色低碳技术与设备、实施“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开展碳排放测算、推动产业链绿色协同发展等措施。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通过绿色转型,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出海战略升级

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

在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民营企业500强的境外业务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数据显示,实际填报企业的出口总额达1.77万亿元,增长5.17%;境外营收总额为3.19万亿元,增长14.74%;年末境外资产总额为2.44万亿元,增长8.14%。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民营企业出海战略的全面升级。

李志起认为,民营企业的“出海”模式逐渐升级,从过去的“代工贴牌”转向自主品牌出海,如国产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建厂;市场格局日益多元化,从依赖欧美市场转向深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新兴市场;实施本土化深度运营,通过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和供应链体系,真正融入当地经济生态。

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达14.68万亿元,增长7.4%,占进出口总值的57.1%,较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7.97万亿元,占民企进出口总值的54.3%。

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与国际管理接轨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起点和桥梁。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完善治理结构,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作为民营企业排头兵,500强企业加快引入外部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实际填报的500强企业中,52.24%的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37.31%的企业引入财务投资者,33.33%的企业引入产业投资者。

从外部投资者属性看,实际填报的500强企业中,73.86%的企业引入民间资本,57.52%的企业引入国有资本,32.68%的企业引入境外资本。民营企业500强中有194家企业实际控制273家A股上市公司。宋志平提到,大多数上榜企业已和资本市场形成深度关联,表明资本市场在助力民营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方面不可或缺。

在内控管理方面,90%以上的企业设置监事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法务、审计等不同形式的内控合规机构。既通过制度设计平衡效率与风险,又以可持续发展理念规避粗放管理漏洞,同时对接国际标准增强海外投资者信心。

出海战略的深化与公司治理的优化展示了中国民营经济在全球竞争中的进取姿态和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未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内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民营企业有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大活力。(中国发展网)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