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四川大决策投顾:人形机器人量产或已不远

2025-09-03 14:49 咸宁新闻网

四川大决策投顾 摘要:近期国内外产业端迎来密集催化,产业潮起入局者明显增多,国内华为、字节、比亚迪、小米等科技厂商纷纷入局,海外特斯拉、1X、Figure AI等加速商业化量产步伐,同时 AI大模型助 力人形机器人实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阶段,目前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场景,已经成为国内外确定性较高的应用趋势。

1.人形机器人行业概述

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正从实验室研发迈向商业化量产临界点。其集成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是具身智能的重要方向,在工业制造、医疗护理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

我国通过政策引导与产业链协同,已在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2023 年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鼓励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2023年11月,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发展目标指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培育2-3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2-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涵盖了多个关键环节,从上游的核心组件到下游的应用场景。上游核心零部件包括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传感器、专用芯片等,这些零部件和软件系统的质量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性能和稳定性;中游为机器人本体制造,包括设计、制造、测试三大环节,这三个环节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人形机器人的最终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下游为人形机器人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工业制造、仓储物流、医疗服务、商业服务以及家庭使用等,这些应用场景对机器人的功能性、适应性和智能化水平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不仅推动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也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高效、更智能的解决方案。

3.人形机器人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参考同为颠覆性产品的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作为移动互联网重要载体,智能手机经历2011年23%渗透率的萌芽期,到2014年渗透率攀升至86%的成长期,目前进入渗透率超90%的成熟期;而新能源汽车2020年前渗透率低于5%,2024 年预计渗透率35%,逐步从成长期迈入成熟期、格局收敛期;对于人形机器人板块,我们认为正处于“0→1(认知形成+产品迭代)阶段”向“1→100阶段(批量化+降本+性能迭代)”迈进,产业有望迎来爆发。

2025年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头部人形机器人在特定场景实现了小批量量产和初步商业化,国内已有多家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宣布完成交付百台至千台。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23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1.6亿美元。随着技术的进步预计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在更多场景中实现商业化应用不仅提升生产效率还将在教育和家庭生活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到2029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预期达324亿美元。

在人工智能方面,人形机器人与多模态大模型协同发展,根据中国通信院《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显示当前全球大模型市场规模约200到300亿美元,其中多模态大模型占比约10%,达20亿美元。综合技术进展情况和需求侧情况预计,从现在到2028年,我国整机市场规模约在20至50亿元。2028年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整体预计进入Lv2等级,以特种场景应用为主,工业场景逐步落地,综合技术进展情况和需求侧情况预计,整机市场规模达到约50至500亿元。2035年到2040年,人形机器人整体进入Lv3等级,在工业场景形成规模,服务场景逐步落地,整机市场规模达到约1千至3千亿元。2040年到2045年,人形机器人整体进入Lv4等级,实现工业场景和服务场景规模应用,整机市场规模达到约5千至1万亿元。2045年后,人形机器人整体进入Lv5等级,在用人形机器人超过1亿台,进入各行业领域,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

4.人形机器人复盘及展望:处于0到1跨越期

自特斯拉展示Optimus样机以来,大模型迭代+国内外共振+政策支持带来机器人行情的持续,机器人产业化进展持续推进,对板块行情复盘:

 阶段一(22.1-22.12)概念认知期:继特斯拉提出人形机器人设计概念后带动板块,市场开始寻找机器人相关布局,处于概念萌发阶段。

 阶段二(23.1-23.12)板块形成期:机器人受益于AI大模型能力的提升,同时特斯拉持续迭代新版本(新视频),机器人概念逐步确立并加强。

 阶段三(24.1-24.9)震荡期:特斯拉量产节奏缓慢影响行情景气度,2024年1月特斯拉给出2025年实现量产的指引,低于市场预期,整体行情承压。

 阶段四(24.10-25.3)产业加速期:特斯拉量产节奏明确,AI模型能力持续赋能,政府逐步加大支持,海内外机器人公司共振,机器人产业加速进展。当前特斯拉、宇树、智元机器人等厂商逐步小批量生产,量产节奏逐步加速。

 阶段五(25.4-至今)优化调整期:技术迭代调整中,持续探索人形机器人落地场景。5月关税、6月特斯拉内部人员变动影响板块情绪。据马斯克,Optimus GEN-3 在年内有望迭代,叠加智元宇树拿下大订单催化板块情绪修复。

5.人形机器人行业投资逻辑与个股梳理

近期国内外产业端迎来密集催化,产业潮起入局者明显增多,国内华为、字节、比亚迪、小米等科技厂商纷纷入局,海外特斯拉、1X、Figure AI等加速商业化量产步伐,同时 AI大模型助 力人形机器人实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阶段,目前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场景,已经成为国内外确定性较高的应用趋势。

风险提示:技术迭代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人形机器人量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风险。(咸宁新闻网)

参考资料:

1.2025-8-25华金证券——具身智能大时代,算力芯片筑底座

2.2025-8-26开源证券——深耕 PCB 领域四十年,特斯拉产业链打造升值空间

3.2025-8-16国信证券——人形机器人系列专题之本体AI技术革命,车企转型具身智能

3.2024-12-30万联证券——量产元年,曙光将现

4.2025-9-1华泰证券——人形机器人:等待“ScalingLaw”时刻

(风险提示:四川大决策投顾分享的内容旨在为您梳理投资方向及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作为买卖依据,您应当基于审慎原则自行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咸宁新闻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