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新城“换挡提速” 成都推动构建市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摘要:今年成都确立了GDP增长5.7%以上的目标,作为成都县域经济的重要构成,八县市是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县域强,则全域强。八县市如何实现发展能级跃升?背后藏着成都布局的一盘大棋!
中国发展网讯 在成都超2.3万亿元地区生产总值(GDP)的经济版图中,拥有23个区(市)县,属于县域范围的简阳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正成为“关键变量”:八县市幅员面积945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6%,经济总量超4000亿元。
站位全局看成都,八县市发展势头如何?2024赛迪百强县榜单成都3地均实现进位,简阳市排名第80位、彭州市排名第91位、金堂县排名第93位,分别较2023年提升7位、1位、2位。同年,四川省委、省政府下发通报表扬,金堂县、蒲江县荣获2023年度四川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突出县,简阳市荣获2023年度四川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步显著县,这些县市分别获得省级财政给予一次性财力奖励。
今年成都确立了GDP增长5.7%以上的目标,作为成都县域经济的重要构成,八县市是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县域强,则全域强。八县市如何实现发展能级跃升?背后藏着成都布局的一盘大棋!
乘势
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这是做好经济工作的一个逻辑。
推动以八县市为代表的成都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须站高谋远,深刻把握背后的国家、省市发展方位。
县域,是实现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和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从近年来国家、省市层面一系列“顶层设计”中不难发现,县域经济站上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风口。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从全国层面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擘画发展蓝图。
2024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支持成都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同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成都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路径指南。日前,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成都做优做强极核功能 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一系列政策举措利好成都县域经济。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成都奋楫争先,勇挑大梁,坚定不移壮大县域经济。
看数据
2024年成都八县市经济规模达4000多亿元,占全市GDP总量近两成,大部分县市实现了高于同期全市5.7%的经济增速。
看谋划
成都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对县市新城发展作出部署,要求支持县市新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有序承接中心城区生产制造、物流基地等功能外溢,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打造各具特色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深化城市新区、中心城区、县市新城联动发展,促进城市新区提升发展位势能级,推动全国百强区百强县巩固提升和接续培育,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镇域经济。
看愿景
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城市新区引领、中心城区支撑、县市新城突破的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要求打造各具特色、动力澎湃、活力充沛、竞相发展的县域经济引擎。
细究上述“突破”二字背后的深意,实则凸显县市新城发展所面临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这片区域事关成都协调发展大格局,时不我待!
跳出成都看,全国不少主要城市的县(市)成为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在民营经济活跃的江苏,苏州昆山市去年GDP达5380.17亿元,连续2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榜首,助力苏州城市能级跃升。在江浙地区,这样的千亿县(市)不在少数。
成都八县市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但对全市乃至全省经济贡献度仍需提高。 八县市基础设施、产业布局、人才招引、公共服务等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县市新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而机遇大于挑战。
成都主动作为,识变求变应变。早在去年下半年,谋划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推动八县市实现发展能级跃升,成为全市经济工作的一项新使命。近日召开的成都市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联动和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领导小组(市委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会议指出,要推动强县活区强化内涵发展,聚焦构建城市新区、中心城区、县市新城协同发展格局。
使命必达,如何精准发力?成都尤其注重“一线工作法”。去年以来,成都对八县市经济发展开展密集调研,通过一线走访,进一步认清发展形势。今年初,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等市级部门和八县市组团前往浙江安吉县和嘉善县,江苏太仓市、昆山市、江阴市学习考察,“他山之石”的经验成效给成都探索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路径带来诸多启示。
布局
将时间往前追溯,成都县市新城拼经济的势头在年初便掀起热潮。
年初,在彭州市举行的2025年一季度产业园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暨农产品集散中心及物流仓储基地项目奠基仪式上,29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45.5亿元,10个项目签约,总投资61.7亿元,涉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
同样以重点项目为抓手,邛崃市今年初集中签约18个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投运21个项目,涉及工业、金融、生活配套等领域。在金堂县,天府菌都农业产业园近期集中签约及开工16个重大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1.3亿元。
今年以来,无论是重大工业项目还是特色农业项目签约、开工或投用,成都县市新城拼经济“动作频频”。
澎湃动力释放,恰恰是八县市充分发挥空间、载体、资源要素等优势。一个明显的优势是,相较中心城区和城市新区,县市新城拥有较充足的工业用地,可为成都、成都都市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省外城市“产业外溢”和投资布局提供更多空间载体。随着城市化进程提速,县市新城可就近承接农村转移人口,释放更大的投资和消费潜力。
在国家、省级层面谋划县域经济的系列举措中,产业园区成为一个有力抓手。在成都,园区经济已有生动实践。
成都进一步明确“抓经济必须抓园区”的鲜明导向,深入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构建“3+22+N”产业园区体系(即“3个国家级园区+ 22个省级园区+N个市级园区”),重塑全市产业经济地理。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八县市均布局了相关产业园区,通过开展“立园满园”行动,一批突出专业化、特色化方向的园区“茁壮成长”,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八县市的发展动能正在蓄积。今年成都市编列重点项目936个,总投资26104.9亿元。以璞泰来新能源电池材料全产业链项目、中发天信轻型航空涡轮发动机生产基地项目等为代表的重大产业化项目纷纷“落子”八县市所在的产业园区。
县市新城的发展,产业、资源、资金、人才等要素一个也不能少。人才端,在“聚才赋能·县域共兴”2025成都市县市新城人才引育洽谈会上,八县市成立人才服务联盟,联合发布“成都市县市新城产才政策包”,集成供给政策支持,展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聚才诚意,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宽维度上吸引集聚人才。
一个个涉及科技创新、关键产业发展、重要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项目密集“落子”,构建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产业生态,加之人才、资金、资源等要素持续赋能,带动县市新城“全盘活”。
发力
成都推动八县市实现发展能级跃升,这一愿景驱动下,需要一些可感可及的量化目标驱动。八县市均确立了今年经济增速目标,形成“你追我赶”态势。
相较今年成都确立的GDP增长5.7%以上这一目标,除了部分县市经济增速目标与全市保持一致外,不少县市经济增速目标高于全市。
发展目标既定,如何“跑”出一条高增长曲线?在常态化打好投资、消费、出口等“组合拳”同时,成都考虑到每个县市资源禀赋迥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拼出“差异化增长曲线”。
简阳市通过构筑航空物流产业集群、临空服务业集群和国际商务产业集群,持续做强临空经济;
邛崃市围绕新材料、现代种业和“邛酒”品牌打造等方面发力;
彭州市依托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招企业、建平台、聚人才、搭场景,推动低空经济实现“高飞”;
金堂县推进锂电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持续提升产业规模和核心竞争力;
崇州市瞄准新材料、智能终端、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发力,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蒲江县经济发展的系列举措中,加快打造西部中德(中欧)企业集聚高地成为其差异化的“出招”方式;
都江堰市用好用活大遗产、大青城、大灌区、大熊猫、大冰雪等世界级IP,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天府粮仓精华灌区;
大邑县的众多“打法”中,绿色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成为发力点
······
通过差异化发力,县市新城与中心城区、城市新区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迈向高质量发展路径,离不开创新驱动。如今,成都场景创新工作正在全市铺开。
以大邑县为代表的县市新城密集发布一批应用场景清单,提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换步伐;城市新区、中心城区与县市新城结对联动发展走深走实,给县市新城注入更多发展动力;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加速园落地彭州市和崇州市,让县市新城发展有了厚积薄发的底气;事关户籍、就业、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的利好政策陆续出台,通过“投资于人”,释放“软实力”留住人、吸引人·····
县域经济向好发展,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成都正在塑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常态化开展“进解优促”工作。在此背景下,八县市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努力让更多企业“近悦远来”。
一系列推动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成为优化城市格局的“大变量”,其背后,是成都审时度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所谋划的大棋局。
路越走,越开阔;越往前,越坚定。八县市实现发展能级跃升,未来可期!(成都市发改委)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