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引领 产业筑基 要素赋能——三门峡市谱写乡村振兴“崤函新篇”
摘要:三门峡市积极探索以工代赈村民自建模式,在卢氏县横涧乡大村村、渑池县英豪镇周家山村成功开展试点,预计将吸纳项目村低收入劳动力325人,发放劳务报酬442万元。
中国发展网讯 近年来,三门峡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中,奋力谱写“新河文山农”五篇大文章,始终将“农”文章摆在突出位置,并着力聚焦项目建设“硬支撑”、产业培育“主引擎”、要素保障“强后盾”,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努力探索具有三门峡特色的振兴之路。
创新项目治理模式,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三门峡市积极探索以工代赈村民自建模式,在卢氏县横涧乡大村村、渑池县英豪镇周家山村成功开展试点,预计将吸纳项目村低收入劳动力325人,发放劳务报酬442万元。同时,大力推进总面积10万亩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成效显著。该项目以生态治理为基础、产业融合为路径、文化赋能为特色,建成万亩生态梯田、沿黄生态廊道、大禹文化公园等17个子项目。通过土地增值、就业扩容和三产联动等机制,有效推动乡村振兴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生动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当前,三门峡市正以点带面全域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
构建特色产业体系,筑牢乡村振兴根基。三门峡市立足资源优势,突出“特”字引领,深耕农业文章,着力培育“寺河山苹果”“卢氏连翘”等地理标志品牌,聚力发展“果、菌、药、烟、酒、菜”六大特色产业。围绕产业升级目标,积极构建“两个百亿级、两个三百亿级、一个五百亿级”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为强化产业支撑,一批省市重点项目梯次推进、滚动实施:灵宝市中荷果树种质资源融创基地、卢氏县食用菌智慧化生产产业园、金一生物制药项目、官道口烟叶收储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仰韶酒庄产业园项目、卢氏县绿色食品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重点项目精准对接六大特色产业布局,持续为富民增收注入强劲动能。
强化要素创新驱动,提升振兴保障能力。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政府切实发挥规划引领、服务保障与政策支持的关键作用。在资金保障方面,加强政策引导与资源统筹,创新财政资金整合机制,有效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乡村重点领域。卢氏县创新实施“传统村落+”发展模式,将传统村落保护与红色文化传承、文旅产业开发深度融合。总投资3.93亿元的“卢氏县传统村落保护与食用菌菌棒厂融资建设项目”已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批复,通过“以用促保”的创新路径,有力促进了生态保护、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在人才支撑方面,坚持本土培育与外部引进并重,着力打造高素质“三农”工作队伍。同时,积极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提供精准服务,围绕粮食、果品等特色产业开展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农民超2万人次,有效壮大了农村专业人才力量。
三门峡市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的探索,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更以“项目建设、产业培育、要素保障”的三重协奏,谱写着崤函大地乡村蓬勃发展的新篇章。(三门峡市发改委赵贤达)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