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隐私计算应用落地迎来“风口”

2021-12-21 15:14 中国发展网
隐私计算

摘要:2021年是隐私计算异军突起的一年,得益于全球范围内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隐私计算相关的思维创新和技术突破,使其逐渐达到了可以商用的程度。相信在未来,隐私计算将是数字经济的标配,没有隐私计算的应用将会寸步难行。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邱爱荃上海报道 近日,一场围绕隐私计算的主题交流会在上海几何书店举行。与会嘉宾就从隐私计算赛道崛起、隐私计算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发展情况、隐私计算技术可信AI应用与实践等不同维度交流各自观点。

零壹智库创始人柏亮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交流会的主题是隐私计算,也是《陆家嘴》杂志最新一期的封面主题。2021年是隐私计算异军突起的一年,得益于全球范围内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隐私计算相关的思维创新和技术突破,使其逐渐达到了可以商用的程度。相信在未来,隐私计算将是数字经济的标配,没有隐私计算的应用将会寸步难行。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隐私计算解决的是数据互联互通问题。在数据价值和隐私保护提升的大背景下,隐私计算是数据应用领域中一个非常好的投资赛道。”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介绍说,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9月底,隐私计算初创公司累计获得63笔股权融资,公开披露的融资总额达到56.1亿元。近年来,隐私计算领域融资活跃度整体向好,特别是获得融资的隐私计算公司数量,呈现明显上升状态。

在融资轮次中,A轮及其之前的融资数量为40笔,公开披露的融资总额约为7.4亿元;B轮融资11笔,对应的金额高达26.3亿元。早期阶段(B轮及其以前)的融资数量占81%,大多数企业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由此可以看出,隐私计算领域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

目前市场上涉及的隐私计算公司大概分为十类,其中隐私计算领域的初创公司可能是最活跃的,公司数量也很多。另外还有很多做数据服务、金融科技、软件服务、区块链、人工智能、云服务、安全服务等背景的公司,在业务应用的过程中也会碰到数据,也要用隐私计算的方式解决,所以这一类公司也进入隐私计算领域。对于互联网的头部公司来说,他们生态体系庞大,合作方众多。生态内的数据互通问题,推动着巨头公司从平台化的视角开展隐私计算研究和应用。

在隐私计算的商业模式方面,于百程表示,目前,隐私计算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商业上处于探索阶段。从服务对象来看,在中国国内,隐私计算市场目前主要是一个面向企业的市场。但是在美国,已经出现了通过为企业提供隐私计算服务从而间接为个人提供隐私保护服务的模式,未来很有可能出现直接为个人提供隐私保护服务的应用。在国内,具体的商业模式包括硬件销售、软件销售、平台分润以及开源模式。

在破解隐私计算不可能三角(性能、安全、精度)上,蓝象智联创始人童玲表示,GAIA产品由双引擎驱动,通过多方安全计算引擎和联邦AI引擎,让密码学的安全算子和AI算法灵活搭配,结合解耦灵活组合,就像乐高积木,通过不同的模式去自适应场景的需求,以满足不同场景的要求。

“看到隐私计算这四个字,大家脑袋里可能会想到多方安全计算(MPC)、联邦学习(FL)、可信执行环境(TEE)等等。但是我认为,隐私计算本质上还是为了解决数据在真正流转过程中,数据安全本身的问题。”蚂蚁集团可信原生技术总监秦承刚表示,隐私计算它不仅仅是隐私,也不仅仅是计算,而是需要能够贯穿整个数据全生命周期。

秦承刚表示,整个数据生命周期会有若干个环节,我们要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能够保障数据安全。这里有两个关键点,即在各个环节上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完整性就是不能被篡改,篡改了也要及时被发现,机密性是贯穿整个生命周期,把数据变成纯密态的机密性,在中国我们也必须采用国密的形式来做。把这两个诉求,映射到具体的技术上,我们可以发现,这里面其实是有很多技术的,包括硬件和软件的供应链安全保障,包括我们的应用隔离以及网络存储的透明加密等等。

秦承刚进一步表示,每一个技术点都和硬件有非常强的耦合关系,比如可信计算,我们需要有可信芯片。为了保障供应链安全,我们也需要通过这些可信芯片来对软件、固件进行迁移,在信用隔离上必须要用到很多的设备。我们在网络和存储的透明加密上需要用到密码卡或者是DPU。在可信执行环境上,更是必须依赖具备TEE能力的处理器。

同盾科技合伙人、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李晓林从数据隐私保护的行业现状和痛点切入,表示当下数据隐私保护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关注重点,但是在满足数据合规性要求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数据孤岛效应。也就是说,保护数据和发挥数据价值形成了一定的冲突,数据的低安全性和高价值无法同时兼具。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行业推出了多方安全计算(MPC)、联邦学习(FL)、可信执行环境(TEE)等一系列的技术手段解决这一问题,而与此同时,随着各家隐私计算平台的推出,又形成了新的数据群岛。李晓林认为,要想真正实现知识的共享互通,互联互通的机制来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首要问题是要保障一致性:一个方面是连接上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是流通的数据、内容的一致性。

会议由《陆家嘴》杂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零壹财经·零壹智库联合举办。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