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安徽桐城:产才融合筑高地 智汇文都启新程

2025-08-13 13:38 中国发展网 李晶晶 钱雨婷 徐良

摘要:桐城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工作体系,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中国发展网讯   日前,安徽省桐城市稳定同位素产业创新研究院签约暨揭牌仪式如期举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与桐城市政府携手共建的这一科技创新平台,不仅标志着桐城在稳定同位素技术应用领域迈出“从有到优”的关键一步,更成为桐城以人才驱动产业升级、以产业集聚高端人才的生动注脚。今日桐城,正以“两新一医”产业发展的澎湃动力,奏响“人文胜地、智造名城”的发展强音。

引擎强劲   全链条机制构筑人才“引育留用”沃土

“稳定同位素产业创新研究院顺利落地,离不开桐城‘保姆式’的人才服务和政策支持。”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赵皓在揭牌仪式上的感慨,道出了桐城人才工作的核心密码。近年来,桐城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工作体系,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机制创新破解引才困境,“事编企用”政策成为高层次人才招引“利器”。“今年我们创新设立‘人才编制周转池’,目前首批已为5家重点企业招引7名高层次研发型人才,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6人,直击企业研发人才需求痛点。”桐城市委人才办负责人洪凡介绍。桐城单列50个事业编制专项保障企业急需紧缺人才招引,引进的人才在企业服务5年,服务期满合格后可自主选择留企或进入事业单位工作,实现“事业编制托底、职业路径自由”。这一创新做法让企业引才更有质量、有活力,人才发展更有平台、有底气。

乡情纽带汇聚发展动能,“乡亲乡建”行动激活乡贤资源。桐城更新6000余条在外重点人才信息,编制“两新一医”产业链全景图,绘制“产业链+人才链”数字地图,精准助力招商引资;建立“市、镇、村”联络机制,开展新春恳谈会等活动100余场,共叙乡情、共谋发展;发布“院士十条”,开展“院士家乡行”“院士大讲坛”等活动,依托20余位中外院士资源,总投资18亿元、占地462亩的院士科创园正在建设中。2023年以来,在杰出乡友助力下,20多个项目落地,总投资近400亿元;实施桐城籍博士服务团助力家乡发展计划,选聘24名博士入企担任“科技副总”。“家乡的发展活力和诚意打动了我,回乡创业不仅能实现个人梦想,还能为乡村振兴出份力。”通过“乡亲乡建”行动回引的安徽启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胡定说。

产教融合夯实技能人才支撑,“揭榜挂帅”让人才与产业同频共振。桐城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建合肥工业大学(桐城)产业研发中心,每年投入530万元用于“揭榜挂帅”项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推动科技项目落地;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创新中心、研发中心等平台载体建设,推动建设省级以上高能级科创平台81家;组建绿色包装产业创新研究院,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推广“订单式”“委托式”“师带徒”等模式,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累计订单式培养人才360人。

扶持政策构筑人才生态,精准服务促就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桐城构建“补贴+公寓+社区服务”多层次支持体系,人才购房最高补贴50万元,建成318套设施完备的人才公寓,推行青年人才共享公寓7天免费入住等政策;为2400余名高层次人才发放“人才码”,优选93家优质商家单位,提供创新创业、医疗健康、文旅休闲等近百项服务。“凭码就能享受配偶随迁、体检绿色通道、文旅景点免费游等服务,让我这个在桐城工作生活了18年的外乡人很有归属感。”安徽金田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尤信用说道。

厚植根基   加速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人才集聚,为桐城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围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光伏新材料、医用稳定同位素”的“两新一医”新兴产业,桐城正加速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加速集群发展。桐城现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5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30家,2024年总产值达100.48亿元,行业龙头企业表现亮眼:微威公司深耕橡胶制品40余年,柔性引育高校团队研发新品;汇通公司20余年成长为“小巨人”,汽车推力杆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金亿高耐磨产品跻身国家重点新产品,气门导管具备国际对标能力;桐城国轩40GWh动力电池项目顺利投产,启力新能源、启泰传感器等10余个重大项目落地,构建起从核心零部件到系统集成的完整链条。依托12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及创新实验室,产业获发明专利29件,培育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

光伏新材料产业在院士引领下“高歌猛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助力引进6个新能源产业项目,总投资达188亿元。全球首条日熔化量1200吨的一窑八线光伏玻璃生产线创造七个“世界第一”,功能新材料检测研究中心落地运营,让桐城在光伏高端材料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医用稳定同位素产业已成桐城新名片。中核桐源碳-13一期产线成功达产,实现国内稳定同位素产业化重要突破;镱-176、锂同位素等研发进展显著。此次稳定同位素产业创新研究院的成立,将聚焦高丰度、高附加值同位素规模化制备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链从“小”向“大”升级。

此外,桐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绿色包装产业通过紧缺技能人才培养试点,正实现“绿色”与“智造”的双重突破,为产业版图再添分量。

聚力揽才    领军企业广发“英雄帖”

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人才的渴求愈发迫切。桐城发布《2025年企业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13家领军企业集中释放39个优质岗位,涵盖研发工程师、电气工程师、机械设计师等,最高月薪达3万元,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这些岗位精准对接‘两新一医’产业需求,既有高薪保障,更有成长空间。”桐城市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章杰介绍,为推动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桐城还将组织“才聚文都”专场引才活动,赴南京、武汉等地高校精准招聘,同步落实购房补贴、子女入学等配套政策。

从稳定同位素产业创新研究院的揭牌,到“事编企用”人才引进政策落地,再到高薪揽才的诚挚邀约,桐城正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让更多人才扎根文都、共创未来。正如桐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董红军所说:“桐城的高质量发展,既是产业的崛起之路,更是人才的汇聚之路。我们期待与更多人才携手,让‘人文胜地’绽放智造光芒。”  (李晶晶   钱雨婷  徐良)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