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仙游大济“1532”铺展振兴新画卷
中国发展网讯 木兰溪水奔流不息,古邑大济谋篇落子。当“1532”工作机制如春雷乍响,一幅以制度为渠引活水、以振兴为笔绘新篇的壮美图景,正在这片沃土上徐徐铺展。这不仅是落实上级部署的坚定回响,更是大济人以机制创新激活乡村全面振兴的深邃智慧与铿锵实践。
“1532”四字密码,凝练着大济振兴的系统方略:以党建引领这“一个中心”定盘掌舵,以基层治理、安全生产、水质提升、耕地保护、民生善为“五条底线”筑牢根基,以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城镇管理“三个重点”驱动引擎,最终托举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两个亮点”璀璨绽放。这四层架构环环相扣,如古邑精心编织的经纬,将纷繁复杂的振兴任务梳理成清晰脉络,让“全镇一盘棋”的协同格局从蓝图化为现实。
机制之效,见于精准落点的创新突破。大济深知,振兴非大水漫灌,而需精耕细作。“正气巡回调解室”与“平安两会”机制,将矛盾化解于祠堂议事的清风里,让“枫桥经验”焕发乡土新韵;“智慧消防”守护重点人群安全,烟雾报警直连“全市一张图”,科技赋能织密安全防护网;更深耕“镇+村+企+民”共富模式:6个强村富民工坊如星火点亮,预计带动870人“家门口就业”,村财年增收220万元;文旦柚、姜黄等特色产业链延伸,再创890个岗位、260万元增收——这些从泥土里长出的创新,正是机制生命力最鲜活的注脚。
机制之力,更在惠民富民的扎实步履。振兴的终极标尺,是百姓的笑脸与腰包。“1532”机制下,“三措聚能”强支撑:县镇共建“善富学院”培育乡村CEO,865人人才库积蓄振兴动能;成功争取中央补助878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超2亿元,为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幸福新村建设如火如荼,“家门口就业”工坊星罗棋布,强村富民共享模式让村财与民收同步跃升;“两维兴产”促振兴:6村片区党委打破壁垒,善化里共富公司统筹“四统四共”,千亩基地、共富园区、山水文旅基地6大载体齐发,年产值剑指6亿元;溪口窑遗址与叶颙文化园的深耕细作,让沉睡文脉化为文旅融合的源头活水。从“住有所居”到“产业造血”,机制红利最终沉淀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的烫金名片。
机制既立,贵在笃行。大济以考核监督为“护航舰”,“善化先锋”流动红旗激发比学赶超;以协同会商为“润滑剂”,打破部门藩篱形成攻坚合力。这保障体系如同坚固河堤,确保机制活水澎湃奔涌、永不偏航。
千年古邑,正被“1532”的活水深深浸润。当“一心五底”固本、“三措聚能”强基、“两维兴产”攀高的创新根系深扎木兰溪畔,当“善化里”的智慧与正气充盈乡野,大济的振兴之路便拥有了不竭的动力源泉。这机制活水所到之处,必将是产业更兴、乡村更美、民心更暖的锦绣未来。(仙游县委报道组 郑志忠)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