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酸辣粉的富民强县之路
——河南开封市通许县“一县一业”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摘要:从传统农区到“中国酸辣粉之都”,通许用一碗小小的酸辣粉,蹚出了平原农区兴业强县富民、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
焦孟杰 范纪安
在中原腹地,一片广袤的平原之上,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正以其独特的“酸辣”味道,书写着传统农业县向特色产业强县跨越的奋进故事。从传统农区到“中国酸辣粉之都”,通许用一碗小小的酸辣粉,蹚出了平原农区兴业强县富民、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
立足禀赋,锚定“一县一业”新航向
县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通许县深刻领会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县域治理“三起来”和关于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强县与富民紧密结合,开始在“土特产”上做文章。
通许县拥有767平方公里的肥沃良田,“通许小麦”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周边区域红薯、马铃薯、辣椒等酸辣粉核心原料种植基础雄厚,以及富含多种矿物质、达到医疗价值浓度的珍稀地下水资源,为“好水造好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健康粉条工艺的发源地,“零明矾涂布工艺”等技术全国领先,还有像丽星机械这样的设备制造领军企业。
2022年,一次对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的考察,给通许县带来了深刻启示。经过审慎论证,通许县果断决策将酸辣粉产业确立为“一县一业”特色主导产业,瞄准“兴业强县富民”目标,立志打造“中国酸辣粉之都”。
链式思维,构建“全域协同”新生态
强根基,保障源头优品。通许县立足“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带动本县及周边红薯、马铃薯标准化种植面积超40万亩,每年可带动群众增收20亿元以上,实现了“藏粮于地”到“藏粮于技”“藏粮于产”的转变。
聚动能,打造核心优势。省、市、县三级联动,出台专项扶持政策22条,设立10亿元产业基金;建设酸辣粉产业园、大型淀粉产业园、京东物流产业园“三园”,构建研发、生产、电商、物流、包装一体化格局,实现“开园即满园”;引进培育丽星、紫林醋业、京东物流等龙头企业,形成全产业链生态圈;发布严于国标的团体标准,创建“通许U粉”区域公共品牌;对接顶尖科研院所,布局冻干技术等新质生产力,引领产品向高端化、健康化升级。
拓渠道,畅通市场脉络。通许县坚持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线上搭建“寻味通许”聚合平台,利用电商直播拓宽销路;线下实施“千城万店”计划,孵化出多个知名实体店品牌,并将产品打入各类食堂场景。同时,还启动“出海”计划,让通许酸辣粉飘香海外市场。
富民兴县,收获乡村振兴新硕果
联农带农促增收。产业链上游带动了种植业发展,每年带动群众增收超过20亿元。产业链的形成还催生了上千名“农村经纪人”,人均年收入达10万元,激活了农村的人力资源。
扩大就业惠民生。全县酸辣粉产业已聚集规模以上企业23家,相关生产线76条,带动就业6.1万人次。遍布全国的酸辣粉实体店也提供了大量收入可观的就业岗位。
一业兴带来百业旺。酸辣粉产业拉动了通许县农工商贸物流业的全面发展。包装、印刷、运输等相关行业随之繁荣,初步形成了“一业兴、百业旺”的格局。目前,通许县产业链总产值已突破60亿元,正朝着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稳步迈进。
从一粒种子、一滴好水,到一桶风行世界的酸辣粉,通许县用实践证明,找准特色、深耕产业、闭环链条,传统农区一样能培育出闪耀全国的特色产业集群。这碗酸辣粉,嗦出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好光景,更是通许人民富民强县、迈向乡村振兴的坚定步伐与火热激情。(中国发展网)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