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举行,聚焦种业振兴与国际合作
摘要:据了解,开幕式成功促成6项合作签约。其中,国际种业合作3项,京津冀合作签约2项,种业成果转化签约1项。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发展网记者明慧报道 深化区域协同,聚力种业振兴。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9月11日在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开幕。本届大会首次由京津冀农业农村部门联合主办,聚合三地的创新研发、转化应用和产业融合三大优势,突出区域化、国际化和市场化三大特点,围绕现代种业、生物制造、智慧农业三大板块,设置“1+7”会场,举办“1+1+1+10+N”系列活动。
大会开幕式由北京市副市长文献主持,北京市委副书记游钧,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黄三文,国际种子联盟主席亚瑟·桑托什·阿塔瓦尔,天津市副市长王宝雨,河北省副省长时清霜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国际种子联盟等国际组织和26个国家的54名外宾、29家国家和省级行业协会、上百位行业科学家、950家企业参加主分会场活动,为种业振兴建言献策,为农业科技发展指明方向。
北京市委副书记游钧表示,京津冀三地以“产业共育、科技共研、市场共建、生态共治”为抓手,走出了一条从“协同破题”到“协作联动”的创新之路,“北京疏解、津冀承接”的资源流动更趋顺畅,“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协作链条日益成熟。未来,北京将发挥首都教育科技人才集聚优势,聚焦国家所需,瞄准世界前沿,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黄三文指出,对标“十年实现重大突破”战略目标,要加强种质资源鉴定改良,夯实育种创新的种质基础,要强化突破性品种选育推广,严格品种全链条管理,要着力培育世界一流种业企业,深化种业科技合作,要加快提升种业基础现代化水平、种业基地现代化水平,实施制种大县奖励和现代种业集成工程,要持续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侵权行为,全面净化种业市场。
天津市副市长王宝雨表示,天津充分发挥种业科技、人才、区位等优势,加快推动种业全产业链提档升级,资源基础更加坚实,创新成果更加丰硕,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供给保障更加有力。接下来,天津将继续围绕打造“研发在京津、转化在河北、应用在全国”的区域协同创新模式,进一步深化与北京、河北的农业科技创新协作,一方面强化科技赋能,打造种业协同创新标杆,另一方面是深化开放合作,共筑种业发展新生态。
河北省副省长时清霜表示,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方位、高质量推进的新阶段,河北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与京津冀进一步深化协作,努力打造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是促进创新链再优化,推动更多的核心技术实现新的突破。二是促进产业链再融合,携手构建协同创新模式。三是促进服务链再提升,进一步完善与京津相关部门的常态化协作机制。
国际种子联盟主席亚瑟·桑托什·阿塔瓦尔指出,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已跻身世界级种业交流平台之列,吸引着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北京,大会既将中国的优质种业资源推向世界舞台,也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优良品种,实现了互利共赢,在推动种业创新发展、促进国际种业交流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了解,开幕式成功促成6项合作签约。其中,国际种业合作3项,京津冀合作签约2项,种业成果转化签约1项。
本届大会采用分布式办会机制,在通州主会场举办中关村主论坛,国际种子联盟主席亚瑟·桑托什·阿塔瓦尔介绍国际种子贸易现状和规则,为推动种业走出去优化完善路径;谭天伟院士介绍生物制造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建立生物制造新增长引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赵春江院士介绍智慧农业发展与展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业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能目标。并联合丰台、平谷、延庆、海淀、朝阳、昌平、大兴7个分会场举行10场平行论坛,分别聚焦玉米、微生物、蔬菜、林果花草蜂、畜禽、合成生物、农作物种苗及休闲渔业种业等细分领域,共91位行业专家、种业企业代表作主旨报告。
大会同期举办科技成果交流体验活动,在面积达4500平方米的展馆里,设置了1个核心区、3个成果体验区,2个功能区。在核心区和成果体验区中,围绕种业振兴、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生物制造三大板块,143家单位的633项农业科技成果集中亮相,提供沉浸式科技体验。7个智慧农业大模型、29款种业芯片、12项生物育种专利以及46个新品种,展示了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大数据为基本特征的精准设计育种成果。在优新产品品鉴区中,55家京津冀品牌新主体带来“北京优农”“津农精品”“河北农品”等300余项优新产品展示品鉴。在科技成果发布区中,45家科研院校及农业创新主体发布173项新品种、新技术、新政策。
此外,本次大会期间在通州主会场开放参观玉米新品种智慧展示公园,首次全面展示国内领先的玉米单产提升管理方案;丰台分会场举办蔬菜种业交流交易活动和优质特色蔬菜品种对接洽谈会,以“好品种·好种植·好销路”为核心,精选50个蔬菜品种,一站式对接“品种-种植-销售”全链条资源,实现供需精准匹配、订单快速落地;朝阳分会场举办观赏鱼展示及文化周活动。以观赏水族展览、乡村金鱼大赛为核心,设置“6个主题展区+1场金鱼比赛”。各会场结合周边区位优势和产业布局,设计11条种业园区、重点企业参观路线。
据悉,前期大会已因时因地组织开展9场优新品种田间观摩品鉴活动,累计展示玉米、蔬菜新优特品种1100个,遴选发布主推品种160个,来自京津冀的近千名专业人员“看禾选种”,5000余名市民亲身体验品鉴,助力鲜食玉米“京紫糯519”等一批新品种达成授权协议,促进京津冀经销商达成8000万元采购意向。
本届大会在种业振兴“三年打基础”迈向“五年见成效”的关键时期召开,预期取得两大成效。一是推动京津冀农业协同向更深层次延展,深化在品种培育、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领域合作,构建“研发在京津、转化在河北、应用在全国”的区域协同范式,加快建设具有区域带动力、全国引领力、国际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二是推动“农业中关村”“种业之都”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汇聚人才、科技、政策、市场等优质资源,促进育种前沿领域创新发展,加速种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支持优势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为全国种业振兴行动“五年见成效”贡献北京力量。
相关链接
特色鲜明的“1+1+1+10+N”系列活动
1——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由北京市副市长文献主持,北京市委副书记游钧,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黄三文,国际种子联盟主席亚瑟·桑托什·阿塔瓦尔,天津市副市长王宝雨,河北省副省长时清霜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国际组织及16个国家的28名外宾、29家国家级和地方种业行业协会、88位行业科学家出席开幕式,950家企业参加主分会场活动,为种业振兴建言献策,为农业科技发展指明方向。
开幕式组织了6项合作签约。
国际种业合作3项,第一项由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阿根廷三塔种子公司联合组建大豆种业国际化产业合作平台,促进北京研制的优良大豆性状产品在南美市场推广应用。第二项由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与德国宝牛育种中心联合打造中国乳肉兼用牛育种体系,进一步推动我国乳肉兼用牛育种产业升级。第三项由北京联育肉牛育种科技有限公司与老挝创启公司联合开展肉牛改良国际合作,将我国自主培育的肉牛新品种“华西牛”引入老挝育繁推广,提升当地肉牛养殖效率。
京津冀合作签约有2项,京津冀三地农业科技协作共赢已成为三地创新发展的新主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分别与河北农业大学、天津嘉立荷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生猪、奶牛智慧养殖关键技术合作研究,共建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种业成果转化签约1项,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所与北京丰度高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第一代玉米智慧品种京科501,引领玉米品种换代升级,该品种每年市场推广潜力2000万亩以上,推广潜力超亿亩。
1——农业中关村主论坛
共有6个主旨报告:国际种子联盟主席亚瑟·桑托什·阿塔瓦尔介绍国际种子贸易现状和规则,为推动种业走出去优化完善路径;谭天伟院士介绍生物制造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建立生物制造新增长引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赵春江院士介绍智慧农业发展与展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业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能目标;
1——科技成果交流体验活动
在面积达4500平方米的展馆里,共设置六大区域:包括1个核心区、3个成果体验区(种业振兴、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生物制造),2个功能区(科技成果发布区、优新产品品鉴区)。
在核心区和成果体验区中,143家单位的633项农业科技成果集中亮相,提供沉浸式科技体验。7个智慧农业大模型、29款种业芯片、12项生物育种专利以及46个新品种,展示了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大数据为基本特征的精准设计育种成果。其中,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育种机器人“吉儿”首次亮相大会;高密度SNP 60K玉米芯片技术引领行业前沿,是我国乃至全球应用最成熟、最广泛的玉米芯片鉴定技术之一;全国审定的180个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中,73%使用了由大北农、国丰生物等京津冀企业单位研发的转化体;“京粉6号”率先实现700天产500蛋的蛋鸡育种目标;天津德瑞特系列黄瓜和博洋系列甜瓜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伏羲农场”攻克“数据、模型、装备”核心问题,实现新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融合;生物制造产品“乙醇梭菌蛋白”,获得中国首张饲料原料新产品证书;现场还展示了矮秆玉米、国产基因编辑核心工具、细胞肉等最新成果……
在优新产品品鉴区中,55家京津冀品牌新主体带来“北京优农”“津农精品”“河北农品”等300余项优新产品展示品鉴。包括“三碗饭”——京西稻、小站稻、胭脂稻最新品种;有望替代进口高强筋小麦的6个国产新品种,烤成面包现场PK;酸奶西瓜、柠檬味甜瓜、石榴红鲜食玉米等一系列美味可现场尝鲜。
在科技成果发布区中,将连续4天,召开农作物新品种、畜禽种业、林草花果蜂种业、合成生物及转化体、智慧农业、中国农科院及中国农大种业成果、京津冀农科院种业成果、京津冀种业企业成果、产业政策9个专题发布会,发布45家科研院校及农业创新主体的173项新品种、新技术、新政策。
10——10个平行论坛
本届大会采用分布式办会机制,在通州主会场及丰台、平谷、延庆、海淀、朝阳、昌平、大兴7个分会场举行10场平行论坛,分别聚焦玉米、微生物、蔬菜、林果花草蜂、畜禽、合成生物、农作物种苗及休闲渔业种业等细分领域,共91位行业专家、种业企业代表作主旨报告。
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发展论坛,于9月11日下午在通州主会场举办。将发布2025年京津冀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京冀蔬菜产销均衡指数,签订京津冀农作物引种备案共建协议,组织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示范基地授牌仪式。
玉米、微生物种业论坛,于9月12日上午在通州主会场举办,围绕生物育种产业化和微生物种业创新等问题,邀请行业专家、种业企业代表作主旨报告。
蔬菜种业论坛,于9月12日在北京京丰宾馆举办,围绕设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针对设施农业中高端蔬菜品种研发、高质量蔬菜品种转化应用等方向,确定论坛嘉宾名单和报告题目,邀请全国重点蔬菜种业企业及相关科研单位专家参会,会议规模为200人。优质特色蔬菜品种对接洽谈会:9月12日全天京丰宾馆,以“好品种·好种植·好销路”为核心,精选50个“高品质、高颜值、高附加值”的蔬菜品种,组织京东等头部电商平台设立选品专区,物美等6家知名超市提供稳定订单保障,10家知名餐饮企业直采定制化品种,新发地20位“蔬菜大王”参会,一站式对接“品种-种植-销售”全链条资源,实现供需精准匹配、订单快速落地,推动特色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会畜禽种业论坛将与2025全国畜禽种业发展论坛融合举办,于9月13日在平谷分会场举办,中国北京种业大会畜禽种业论坛以促进生猪种业发展为主题,围绕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安排5个主题报告以及成果发布、合作签约、家庭牧场会、仔猪购销对接会等活动。9月14日—15日全国畜禽种业发展论坛还将安排5个种业重大成果发布、13个报告、1场高端对话活动;举办牛、羊、家禽等重点畜禽专场活动。
林果花草蜂种业论坛,于9月12日在延庆分会场举办,聚焦种业科技新质生产力,邀请5名行业专家及企业嘉宾代表,围绕林木育种前沿技术、蜂资源高效利用、观赏草市场应用、果品新品种推广等核心议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实践经验、探讨破题之策。
合成生物创新发展论坛,于9月12日在海淀分会场举办,围绕合成生物技术、农业生物设计与基因编辑最新进展等作主旨报告,就“合成生物种源创制工程化系统设计”进行圆桌对话。
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分论坛,于9月12日在昌平分会场举办,5位专家围绕智慧农业、智慧育种、智能农业装备等作主旨报告。
水产种业论坛,于9月12日在朝阳分会场举办。邀请水产种业领域的知名育种家、企业家、种业研发机构代表,集中研讨休闲渔业种业育种保种经验,推进休闲渔业种业高质量发展。
种苗产业发展论坛,于9月12日在大兴分会场举办。论坛邀请种苗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及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深入探讨种苗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挑战与未来机遇,分享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推动政、产、学、研、用多方深度融合,助力农作物种苗产业高质量发展。
N——其他外围活动
大会坚持服务企业、赋能产业理念,各论坛外围都设立专题展,采用“实物展示+现场互动体验+商务洽谈”的形式,对细分领域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进行全产业链展示,搭建高效交易交流平台。各会场结合周边区位优势和产业布局,设计11条种业园区、重点企业参观路线。
通州主会场开放参观玉米新品种智慧展示公园,种植了来自京津冀及国内外种业育种机构的400多个玉米新品种,以“京科501”等智慧品种为核心,配套智慧种植、智慧展示和智慧推广等技术,首次全面展示国内领先的玉米单产提升管理方案,将玉米种业科技成果从展馆延伸到田间地头。
丰台分会场举办蔬菜种业交流交易活动和优质特色蔬菜品种对接洽谈会,以“好品种·好种植·好销路”为核心,精选50个“高品质、高颜值、高附加值”的蔬菜品种,组织京东等头部电商平台设立选品专区,物美等6家知名超市提供稳定订单保障,10家知名餐饮企业直采定制化品种,新发地20位“蔬菜大王”参会,一站式对接“品种-种植-销售”全链条资源,实现供需精准匹配、订单快速落地,推动特色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朝阳分会场举办观赏鱼展示及文化周活动。以观赏水族展览、乡村金鱼大赛为核心,设置“6个主题展区+1场金鱼比赛”,展区包括北京市水产种业成果、观赏鱼活体、水族造景、精品水族、水族文创市集及异宠展区;组织开展观赏鱼交易展示推介和“黑庄户杯”金鱼品种评选大赛。
据悉,前期大会就根据品种展示最佳时间,因时因地组织开展一系列优新品种展示观摩活动:5月大兴西甜瓜品种展示、6月丰台、昌平“多彩盛宴”蔬菜品种展示和鲜食番茄黄瓜辣椒擂台赛,7-8月通州鲜食玉米品鉴周和智慧玉米品种展示……至今已举办9场田间观摩品鉴活动,累计展示新优特品种1100个,遴选发布主推品种160个,来自京津冀的近千名专业人员“看禾选种”,5000余名市民亲身体验品鉴,深切感受到种业在提升人民美好生活品质方面所带来的喜悦与成就,助力“京紫糯519”鲜食玉米等一批新品种达成授权协议,促进京津冀经销商达成8000万元采购意向。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