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新区:创建医药安全互助联盟 探索政企共治新模式
摘要:组织专家顾问和成员企业技术人员成立联合检查组,开展跨企业安全隐患交叉互检活动。通过“场景化教学+问答指导”方式,深入生产车间、设备用房、危化品罐区等重点场所进行指导。目前已开展交叉检查2次,发现并整改隐患50余处。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袁小峰报道 日前,哈尔滨新区应急管理局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聚焦医药行业特殊风险,创新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互助联防、共治共享”的医药企业安全生产互助联盟(以下简称“医药安全联盟”),推动安全管理从“单打独斗”向“协同共治”转变,全面提升区域医药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医药安全联盟成立以来,成员企业隐患整改率达98.5%、员工安全培训覆盖率实现100%。
健全工作机制,夯实联盟运行基础
明确组织架构。针对医药企业生产工艺复杂、安全风险点多面广的特点,制定《松北区医药企业互助安全生产联盟工作方案》,由区应急局牵头组织,从企业类型、性质、生产工艺等方面遴选6家医药企业代表和4名行业安全专家作为首批医药安全联盟成员,建立起“应急局统筹协调、企业自负其责、专家智力支撑”的医药安全联盟。搭建共享平台。建立医药安全联盟成员信息共享机制,线下医药安全联盟各成员企业每月轮流主办经验交流会,线上依托即时通讯工具,组织医药安全联盟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交流分享安全标准化工作建设、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经验、应急资源共建等经验,有效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从“各自为战”到“协同共治”的转变。强化专家支撑。聘请具有相关资格的安全专家组成技术顾问组,为医药企业提供政策解读、技术咨询、隐患诊断等服务。截至目前,已开展法律法规宣讲2场,剖析典型事故案例8起,组织“四不放过”根源分析会2次,受教育企业从业人员达300余人次。
创新工作方法,提升隐患治理效能
开展交叉互检。组织专家顾问和成员企业技术人员成立联合检查组,开展跨企业安全隐患交叉互检活动。通过“场景化教学+问答指导”方式,深入生产车间、设备用房、危化品罐区等重点场所进行指导。目前已开展交叉检查2次,发现并整改隐患50余处。建立互学机制。定期组织医药安全联盟成员企业到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观摩学习,借鉴学习立体管理模式、“安全直通车”采访等创新管理方式,转变医药安全联盟企业员工安全管理思维,将安全生产从制度要求转化为医药安全联盟企业全员自觉行为。强化应急处置机制。组织医药安全联盟各成员企业开展综合预案应急演练,检验优化应急响应机制,锻炼应急队伍,强化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水平,提升应急队伍科学救援和应急处置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全链条”工作。
培育安全文化,营造共建共享氛围
打造互助文化。开展安全文化分享交流活动,互学互鉴,营造“比学赶超”的安全文化氛围。以案为鉴、以案促进,通过事故企业现身说法,提高安全认知,明确安全管理关键环节,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拓展培训渠道。利用“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医药安全联盟企业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应急技能比武等活动,共享培训资源,提升员工安全素养。健全激励机制。完善安全隐患报告奖励制度,依托“12345”政务热线、“12350”安全生产举报平台,广泛征集安全隐患线索,激发全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效能,推动企业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维转变,形成“人人争当安全员”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