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美国推动制造业回归,中国须认真应对

2025-09-11 07:49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还要看到,通过税收减免、关税保护等政策工具,美国正试图抹平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季晓莉

在看到美国钢铁业复兴所面临的困难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钢铁业也有其自身的问题。即使在已成为世界钢铁产量头号大国10年之后,中国钢铁业的产业集中度仍然不够,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量、质量、品种、规格与国际顶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从钢铁大国走向强国,我们还面临着运营维护、标准设计、定价机制、国际合作等新的历史课题。

还要看到,通过税收减免、关税保护等政策工具,美国正试图抹平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当一家企业在美国投资可以享受19个月的投资回收期时,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将被削弱,全球供应链的“美国本土化”趋势有可能加速。这不仅影响中国的出口贸易,更有可能降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仅在钢铁行业,在半导体、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高端制造业领域,美国的制造业回归战略,将与中国形成直接竞争。

美国正力求构建一个更加完整和现代化的制造业体系,这不仅是经济现象,更是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假如美国重新掌握制造业主导权,那么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将提升。中国对此需要保持清醒的战略判断。过去我们往往认为美国制造业回归只是政治口号,缺乏现实基础,但当前美国的一系列政策组合和投资承诺表明,美国正逐步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和决心。

当美国通过制造业优势强化美元地位时,中国需要通过“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上海合作组织等平台,通过贸易结算、投资融资、储备货币等多重功能的推广,逐步建立与美元平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建设高效、开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资本市场,吸引全球资本建设中国。同时,中国要保持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战略主动权,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加大投入,确保技术领先优势,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当然,竞争不全是坏事。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制造业规模和最完整的产业链体系,美国拥有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最开放的资本市场,如果两国制造业展开良性竞争和合作,将有助于推动全球制造业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最终惠及全球消费者。(中国发展网)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