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打好“十四五”收官战,四川成都领跑西部城市

2025-10-15 16:21 中国发展网
抓项目促投资

摘要:本次扩能改造站房建筑面积约8万㎡,站场规模10台18线,定位为西南区域铁路枢纽核心项目,是成都“四主三辅”客站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快56秒即可下线一辆新车,平均一天要生产1200辆。”这是记者10月13日在四川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抓项目促发展 万千气象看四川”第四季度集中采访活动中,从成都龙泉驿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汽大众采访时了解到的情况。2025年是“十四五”最后一年,在展望“十五五”,打好“十四五”收官战中,成都,展现强劲的发展势头。本次成都采访点位还聚焦成都站(火车北站)扩能改造项目、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成都百联奥特莱斯项目。

在“抓项目促投资”的战略指引下,一汽-大众捷达品牌作为成都市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以生产线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核心,通过实质性投资推动制造体系向智能化、数字化和柔性化全面升级,为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产线技改,大规模投入自动化与智能化设备。捷达品牌将成都作为投资重点,持续开展VW381、BC326、BC311和J01等全新车型技术改造项目,大规模引入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工或老旧设备,显著提升焊接、涂胶等工艺的精度与一致性;同时,引入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实现对车身尺寸、漆面质量的全自动、高精度在线检测,将质量控制前移。这些设备更新项目直接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是“促投资”立竿见影的关键领域。同时捷达品牌积极拥抱技术革命,推进生产体系的数字化与柔性化升级,重点部署5G、物联网平台和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智慧工厂”的数字基座。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生产状态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分析,实现生产过程的透明化管理和预测性维护。

“一汽-大众捷达品牌的生产线设备更新,绝非简单的维持性投资,而是支撑其“国民品牌”向“高品质国民车”转型的战略举措。”捷达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持续不断的项目投入,打造更高效、更智能、更柔性的生产体系,最终将“抓项目促投资”的成果,转化为品牌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稳步提升。

在抓项目中,位于金牛区的成都站(火车北站)扩能改造项目热火朝天,成都速度锐不可挡。

据介绍,成都站始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的始发站。本次扩能改造站房建筑面积约8万㎡,站场规模10台18线,定位为西南区域铁路枢纽核心项目,是成都“四主三辅”客站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造后,成都站将整合高铁、市域铁路、地铁(1/7/18号线)、公交等交通方式,实现“立体交叉零换乘”。设计理念以“千年巴蜀传竹韵,繁花似锦耀蓉城”为主题,融合蜀锦、竹编文化元素,屋面采用“芙蓉花”造型。目前,成都车站项目一阶段已完成,二阶段已完成倒边过渡,核心工程节点顺利推进,项目正处于第三阶段,主要施工9至18道站房基础及结构,总体改造工程已完成进度的60%。成都站扩能改造项目以技术创新攻克复杂地质与交叉施工难题,预计2027年建成后,将成为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标杆。

在促投资方面,康弘药业和百联奥特莱斯项目则用政府部门有效务实的行动,解释了成都为什么能加速发展的原因。

位于金牛区的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建设质粒生产工厂、原液及制剂生产工厂及匹配的QC实验室、配电房等,眼用注射液设计产能达到1万剂/年,用于开展中国首个获批临床的nAMD基因治疗药物的Ⅲ期临床研究样品和商业化产品生产,参与重大国际化竞争。

金牛区委、区政府获悉企业有产业升级的初步想法后,立即主动上门宣传“工业上楼”政策,共谋“基因药物”产业方向,一周内即量身定制了企业盘活路径和推进计划。针对该地块存在的地块拿地时间早、规划条件变化大、已部分开发建设的问题,区政府又协调规自、住建、生态环境、卫健等部门,现场沟通对接十余次,成功化解项目报批难题。为解决计容积率难以满足现行规定的2.5下限问题,园区领导多次带领企业与区市经信、规自部门对接,寻求解决办法,组织建筑、行业、环保等领域专家,开展特殊工艺论证,最终该项目按原规划条件分期建设,切实回应企业的实际需求。据了解,该项目从启动谋划到正式开工建设,用时不到6个月,得到了企业的高度好评。

投资逾30亿元,位于成华区的成都百联奥特莱斯项目是上海百联在西南地区布局的首个“自持土地、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的旗舰奥莱项目。该项目占地142.6亩,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预计2027年上半年投入运营。

项目在落地过程中,成华区委、区政府同样化繁为简,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助力业主方拿到相关手续,用完整服务链条,展现成都一流的营商环境。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成都主城区首座大型奥菜,项目将借助紧邻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区位优势,与大熊猫IP深度融合,突破传统奥莱“以折扣商品销售为核心”的市场定位,将景观休闲式餐饮、文娱业态的占比提升到40%,引进国内外一线品牌300余个、特色餐饮品牌30余个、成都奥菜首店10余个,打造集“公园场景漫步空间、熊猫|P互动地标、烟火成都玩转之地、川潮风尚集合空间”于一体的城市微度假精品文旅消费新标杆。

数据显示,2025年1—8月,成都市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573个,同比增长93.58%;协议总投资5115.8亿元,同比增长23.06%。全市外商直接投资(FDI)10.24亿美元,规模居中西部城市第一,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制造业吸引外资1.87亿美元,同比增长42.97%;新设外企471家,同比增长2.17%。成都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成都市的发展能成为西部城市的“领头羊”,这与成都近年来强化增量支撑,在“立园满园”上展现新担当、强化招商统筹,在“强县活区”上作出新贡献和强化策源策划,在“投资品牌”上实现新作为紧密相连,共同筑就了成都惊人的发展速度。( 蒋良明)(中国发展网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