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破壁垒激活力强支撑 湖南“十四五”经济体制改革多点突破

2025-10-16 16:31 中国发展网
全面深化改革

摘要:湖南锚定省委明确的两批“12+14”重点改革任务,推动改革与发展同频共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持续深化,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适配机制,让人才“引育留用” 全链条更顺畅;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走深走实,颁布实施《湖南省社会信用条例》,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导向更加鲜明。

中国发展网讯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10月15日,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过去五年,湖南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推出一系列首创性、突破性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高质量发展“破题开路”,交出了一份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的亮眼答卷。

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 市场活力与监管效能双提升

湖南以制度创新打破市场壁垒,为统一大市场建设筑牢 “制度基石”。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开展全省市场准入效能评估,确保经营主体“非禁即入”;实施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建立不当干预问题整改与典型案例约谈通报制度,累计废止修订妨碍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问题文件372件,从源头扫清市场流通障碍。

在公共服务与监管领域,改革举措同样“精准发力”。推动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平台实现“六统一”,国有“三资”交易信息化平台覆盖所有市州,交易效率与透明度显著提升;发布全省统一电子处方中心系统接口标准,推动定点医疗机构、药店全面对接,群众就医购药便利性大幅提高。尤其在监管创新上,湖南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跨部门综合监管办法,实施涉企行政检查“无计划不检查”制度,实现监管效能与企业获得感同步提升。

“两个毫不动摇”落地见效 各类经营主体活力迸发

针对不同经营主体发展需求,湖南打出改革“组合拳”,为国企“赋能”、为民营经济“松绑”。在国企改革领域,圆满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接续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通过战略性重组将省属国有企业从33户整合至17户,培育出一批资产超千亿的行业龙头企业,省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较“十三五”末增长 29.1%,国有资本在关键领域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民营经济发展生态持续优化。出台“民营经济发展30 条”,健全政企沟通“六大机制”,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以规范人员编制管理、社会事务剥离、市场化建设运营为重点,探索“管运分离、市场化运营”新模式,全省各开发区共剥离社会事务职能2539项,85家园区开展合作共建试点,园区“主责主业”更聚焦,服务企业效率再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土壤”更肥沃。

要素配置改革破题发力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围绕要素市场化配置核心目标,湖南在科技、金融、数据等关键要素领域推出一系列创新性改革。科技要素配置更高效,全面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开展职务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及单列管理,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蹄疾步稳,创新要素加速集聚。

金融与数据要素改革同步突破。推进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贷款、“湘信贷”等,组建3000亿规模的金芙蓉基金,搭建“1+5+N”基金体系,精准对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出台《湖南省数据条例》,深化“数据要素×”行动,高水平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逐步显现。值得关注的是,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获国务院批复,7 类 21 项重点改革举措落地,为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面推进,“机器管招投标”模式全面推行,交易公平性与透明度大幅提升。

重点领域改革协同推进 经济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湖南锚定省委明确的两批“12+14”重点改革任务,推动改革与发展同频共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持续深化,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适配机制,让人才“引育留用” 全链条更顺畅;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走深走实,颁布实施《湖南省社会信用条例》,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导向更加鲜明。

财政与产业领域改革成效显著。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全面破除预算基数,省级清理非重点支出167亿元,财政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使用效益大幅提高;出台“支持经济大县发展18 条”,为县域经济发展精准减负赋权,县域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完善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起更坚实的产业支撑。

下一步,湖南将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聚焦改革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推出更多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创新举措,以改革“一子落” 带动发展“满盘活”,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南实践提供更强体制机制保障。(邢成敏 曾盼明)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