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湖北京山:从“灰色厂区”到“绿色画卷” 生态转型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7-23 15:16 中国发展网 廖亮 李慧敏

摘要:从工厂的“绿色转型”到河道的“清水绿岸”,再到乡村的“宜居宜业”,京山以生态为笔,在荆楚大地上描绘出动人的绿色答卷。这里的每一寸变化都在证明:当“灰色产业”褪去旧衣,当“绿色理念”深入人心,乡村振兴的画卷必将更加绚丽多彩。

中国发展网讯 漫步荆门京山市的街头巷尾,昔日灰蒙蒙的厂区如今草木葱茏,曾经淤塞的河道变身市民打卡地,乡村院落整洁雅致……一场由“净尘”行动、美丽河湖建设掀起的生态革命,正让这座城市焕发绿色生机。农业、环保等多部门协同发力,推动传统产业“破茧成蝶”,乡村环境“旧貌换新颜”,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工厂披“绿装”:高耗能企业的“低碳转身”

走进京兰水泥公司永兴分公司,林立的烟囱下不见粉尘弥漫,厂区道路干净整洁,抬头便是通透的蓝天白云。作为传统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这里的蜕变始于2019年——累计投入2300余万元更新设备、升级减排系统,如今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万吨、氮氧化物近1000吨。2020年获评“国家级绿色矿山”,2023年再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这份成绩单见证着企业的“绿色觉醒”。

“绿色转型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公司生产总经理李学峰的话掷地有声,“不仅规避了政策风险,更打开了新市场,赢得了未来话语权。”按照规划,2025年企业碳排放强度将再降5%,在低碳发展的道路上持续发力。

传统企业加速转身,高新技术企业同样紧跟步伐。湖北艾克电缆有限公司通过持续升级环保工艺,从“荆门市绿色工厂”跃升为“湖北省绿色工厂”,其产品凭借低碳优势斩获首届“湖北精品”称号。“加大科研投入,让产品更符合绿色低碳方向,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公司董事长曹茂龙的话语里,藏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河道变“画廊”:从“无人问津”到“打卡胜地”的逆袭

傍晚的京山河畔,微风拂过水面泛起涟漪,市民们或散步聊天,或举杆垂钓,孩子们在岸边嬉笑打闹。“现在玩的人多了,拍抖音、发朋友圈,外地朋友都夸京山越来越美。”市民张世军笑着说,言语里满是自豪。

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另一番景象:河道淤塞、垃圾漂浮,是无人问津的“死角”。转折始于京山市的美丽河湖建设专项行动——2023年起,全市设置26个水质考核断面,每月督办通报;通过“测管联动”精准排查污染源,靶向治理水生态问题。如今,河水清了、鱼群回来了,昔日的“问题河”成了市民眼中的“幸福河”。

“改造后河里鱼多了,我们老百姓天天来钓鱼,日子过得舒坦!”市民殷益林甩竿的动作里,透着对这份惬意生活的满足。

乡村换新颜:47.8%行政村变身“和美家园”

生态蝶变不仅发生在城区,更延伸到乡村的每个角落。截至目前,京山市已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7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7.8%。走进这些村庄,道路干净整洁,庭院错落有致,村民们自觉参与环境维护,一幅“村美、人和、业兴”的图景跃然眼前。

“整治不是‘一刀切’,得解决乡村最迫切的问题。”京山市农业农村局农促股副股长高经纬介绍,当地坚持因地制宜:基础好的村庄侧重提升品质,基础薄弱的村庄先解决垃圾、污水等“老大难”;通过将村庄清洁纳入村规民约,制定卫生管理标准,引导村民从“要我整治”变“我要整治”,让干净整洁成为乡村的“日常颜值”。

从工厂的“绿色转型”到河道的“清水绿岸”,再到乡村的“宜居宜业”,京山以生态为笔,在荆楚大地上描绘出动人的绿色答卷。这里的每一寸变化都在证明:当“灰色产业”褪去旧衣,当“绿色理念”深入人心,乡村振兴的画卷必将更加绚丽多彩。(廖亮  李慧敏)

责任编辑:王小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