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逐步免费”的背后
摘要:免费学前教育,“逐步”是关键,这意味着需要一个过程,资金支持是重要基础。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评论员 荆文娜
生育友好型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近年来,相关利好政策接踵而来,延长婚假产假、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育儿补贴制度、保教费减免……这些政策让人们对“生育友好”的概念越来越具象化。伴随着一波波福利的落地,一个衔接度趋高、覆盖面趋广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正在浮现。
8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逐步推行”,标志着上幼儿园免费的时代即将到来,我国免费教育将继续扩面。
从制度破题到政策落地,在“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简单表述的背后,蕴含的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把生育、养育、教育结合在一起,不仅是教育领域的改革,更是关乎民生福祉的重大举措,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时间以及区域间的不平衡问题不容忽视。
从时间上看,随着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的正式实施,公众对托育服务立法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早在2024年底就曾表示:“托育服务法正在制定中。”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推动将托育服务法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据了解,2024年以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还先后到黑龙江、湖北等地,就托育服务立法工作开展调研。武汉市2024年出台了全国首部托育服务专项法规。2024年9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会同国家卫健委在湖北调研时表示,将充分借鉴湖北地区的经验做法,高质量做好托育服务立法工作。
从区域上看,专家建议,免费学前教育制度可分三步走:首先,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试点实行3年全免费,中部省份在优先保障残疾等特殊学前儿童学前教育免费的基础上,试点实施一年或两年学前教育免费;其次,在2028~2030年推广阶段,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中央与地方分档分担机制,将免费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最后,在2031~2035年完善阶段,实现3~6岁免费学前教育全覆盖。
免费学前教育,“逐步”是关键,这意味着需要一个过程,资金支持是重要基础。关于钱从哪来、如何支出的问题,财政部网站8月11日发布修订后的《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显示,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采取因素法分配,并明确了资金分配公式及权重比例等计算细节。随着各项福利落地,国家和地方分摊一部分,社会和家庭共同分担的生育成本共担机制也正在逐渐形成。各方都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问题为导向,为生育家庭切切实实解决好民生难点和痛点问题。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