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广西平南县首创公职律师挂点机制

2025-08-29 11:50 中国发展网
公职律师

摘要:据统计,机制运行以来,21名公职律师已参与乡镇(街道)重大决策研讨26次、重大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19件、重大项目法律风险评估12个,让基层依法决策“底气十足”。

中国发展网讯 韦少梅、蒋德玲 记者龚成钰报道 “以前处理违建纠纷,总担心程序出错、法律依据不足,心里没底;现在有公职律师全程跟进指导,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近日,平南县平南街道干部在成功处置一起违建别墅案件后,对当地首创的公职律师挂点机制赞不绝口。 

近年来,“依法决策缺指导、矛盾化解缺抓手、法律服务缺覆盖”的痛点,一始终困扰着平南县基层治理工作,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瓶颈。为破解这一困境,平南县勇于创新,大胆探索,构建起公职律师挂点机制,以“制度兜底、专业支撑、全域覆盖”为核心,推动法治力量从“后台保障”走向“前台服务”,助力基层治理实现从“被动应对问题”到“主动预防风险”、从“分散各自为战”到“协同高效联动”的华丽转身。昔日难以破解的“棘手案件”,如今正逐步转变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法治样板”。

21名公职律师沉一线,筑牢“主动防控”法治堤坝 

“过去基层执法常因法律依据不足陷入被动,如今公职律师提前介入,让每一步决策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平南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鉴泽介绍道。

为改变这一现状,平南县率先出台《平南县公职律师挂点乡镇(街道)开展法律服务工作方案》,构建起“制度保障—全域覆盖—精准服务”的工作链条。今年4月,随着全县公职律师挂点工作动员部署会的召开,21名经验丰富的公职律师整装出发,分赴全县21个乡镇(街道),实现了基层法律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100%全覆盖。 

“每月至少1次深入基层,我们要做嵌入治理体系的‘法治芯片’,为基层工作注入专业法治力量。”平南县司法局局长李益欢说。这些“法治芯片”绝非“摆样子”的表面文章,而是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关键环节:参与重大决策研讨、信访接待、矛盾纠纷化解等关键环节,用专业能力为基层工作“把脉问诊”。 

在平南街道违建别墅处置案中,挂点公职律师陈仕学的身影贯穿始终:前期实地核查违建事实、固定关键证据,行政复议听证时提供严谨法律论证,庭审应诉中精准抗辩,强制拆除前逐项审查程序合规性……每一个环节,他都出具针对性法律意见,既确保处置全程“于法有据”,又为破解僵局提供专业方案,成为案件依法稳妥解决的“金钥匙”。 

据统计,机制运行以来,21名公职律师已参与乡镇(街道)重大决策研讨26次、重大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19件、重大项目法律风险评估12个,让基层依法决策“底气十足”。

从“解个案”到“建生态”,织密协同治理网络 

“解决一个问题只是起点,构建基层法治生态才是目标。”这是平南县挂点公职律师们的共识。在矛盾纠纷化解一线,他们创新推出“1+3+N”调解模式——以1名公职律师为核心,联合调解员、乡贤、网格员等3类力量,联动N个相关部门,形成化解合力。截至目前,该模式已成功调处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15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3%,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平南街道某养牛基地项目的“重生”,就是这一模式的生动实践。此前,该项目拖欠137名农民工工资达450多万元,农民工心急如焚,项目也因纠纷陷入停滞。接到诉求后,挂点公职律师迅速介入:一边耐心倾听农民工诉求,梳理合理合法的维权方向;一边主动与项目方沟通,剖析拖欠工资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促使其正视问题。经过多轮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农民工拿到了拖欠的工资,停滞的项目也重新启动,实现了“保障农民工权益、推动企业发展”的双赢局面。

在乡村振兴战场上,公职律师们又化身“经济医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他们主动为1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法治体检”,深入排查土地流转、合同履行等环节存在潜在风险点18个,审查涉农合同10份,纠正条款漏洞37处,直接为村集体挽回经济损失8.2万元;同时,指导修订村规民约7份,新增法治相关条款13条,让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法治导航”。 

数字赋能更让法治服务“触手可及”。平南县借力“平南普法”AI普法数字人“龚小法”,让挂点公职律师的服务延伸到线上——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在线咨询、合同审查、调解预约等服务。同时,律师们还深度参与“八五”普法,开展专题法治讲座10场、发放宣传资料1.3万份,累计服务2000人次,让法律知识像春雨般浸润民心,逐步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授法扎根”激活力,实现从“送法”到“种法”的蜕变 

“送法不如授法,授法更要让法治能力在基层扎根。”这是平南县公职律师挂点机制的核心思路。为此,当地创新建立“传帮带”培育机制:每名挂点公职律师定向培育10至15名基层法治骨干,目前已精准培育217名“法律明白人”骨干;同时,通过微信群实时为全县2218名基层法治骨干提供法律指导,形成“1名公职律师带10余名骨干、辐射百余名群众”的层级化服务网络。 

如今,平南县基层干部的依法办事能力显著提升,涉法事务处理效率较此前提高40%。大安镇某楼盘项目欠薪纠纷化解后,公职律师李云汧没有“一解了之”,而是结合案例为镇村干部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专题培训,详解《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关键条款与执法流程,让基层干部掌握了预防和处置欠薪问题的“法律工具箱”。这种“以案释法+实操教学”的模式,正是“能力生根”的鲜活注脚。 

在大成工业园,法治赋能同样成果亮眼。30人次公职律师进驻政法服务站,推动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民商事纠纷联动解决等机制,让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园区发展的“金名片”。此外,平南县还建立“三评三促”考评体系,将群众满意度、服务成效与公职律师评优晋升刚性挂钩,为机制长效运转装上“压舱石”,真正实现了从“送法下乡”到“种法在乡”的深刻转变。 

如今,公职律师挂点机制如同遍布平南城乡的“法治脉络”,正以专业力量为基层依法履职“强基赋能”,为科学决策“校准航向”。“我们将持续擦亮这一基层法治建设品牌,让法律服务更精准对接基层治理和群众需求,让法治成为平南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竞争力。”黄鉴泽表示。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