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蓝口镇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迎来首季开镰
摘要:未来,蓝口镇计划将制种面积扩展至5000亩,规划建设冷链仓储设施,解决种子储存保鲜难题;打造“稻田公园”,结合油菜花季推出“稻油轮作”模式,让土地“冬闲变冬忙”。
中国发展网讯 黄思程 石培璋 记者罗勉报道 近日,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蓝口镇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迎来首季开镰,据了解,这片曾经的普通农业镇,在深圳对口帮扶协作驻东源县工作队与驻蓝口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合力推动下,短短两年间将制种产业从零星试点扩展为覆盖4个村、面积2000亩的“共富农场”,走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共富之路。未来,蓝口镇计划将制种面积扩展至5000亩,规划建设冷链仓储设施,解决种子储存保鲜难题;打造“稻田公园”,结合油菜花季推出“稻油轮作”模式,让土地“冬闲变冬忙”。
驻县工作队主要负责人表示,种子是粮食的‘芯片’,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作为东源县创建“国家级制种大县”的核心区域,蓝口镇依托“全年无霜期长、光照充足、水系丰沛、土壤肥沃”的自然禀赋,精准锚定水稻制种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2024年以来,东源县引进9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在柳城、蓝口、骆湖、漳溪四个乡镇全面推进水稻制种,2025年预计制种面积达10450亩,供种能力超156万公斤。蓝口镇将制种纳入镇域经济核心规划,从政策、土地到资源整合全程高标准推进。目前全镇制种面积已达2000亩,种有“齐两优”“369”“华两优”等多个品种,预计年产优质水稻种子40万斤,成为区域种源保障的重要力量。
曾经“有壳无实”的镇属富镇强村公司——河源市蓝溪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在“政府引导+深圳帮扶+强村公司牵头+企业运营+村集体参与”的五方协作模式落地后焕发新生。
该模式以千亩水稻制种项目为载体,引入广东万绿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富镇强村公司合资成立广东盐东蓝口种业有限公司。公司总投资560万元,构建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富镇强村公司占股7%,代表村集体参与分红;深圳帮扶资金占股40%,由镇政府代持;企业占股53%,负责技术指导与市场对接。
这一模式真正解决了‘谁来投、谁来干、谁受益’的问题。据测算,项目达产后,仅土地流转租金一项,村集体即可增收100万元;按每亩产出200公斤优质种子估算,总收益可达800万元。更重要的是,项目高峰期可带动约100名村民就近就业,人均增收超3000元。
榄子围村一位村民说,现在农忙时在家门口务工,一天能赚150元,还能照顾家里。这种“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方式,有效激活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走向深入。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