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西固:织密“一老一小”幸福网 共绘民族团结“和谐卷”
摘要:从“一老一小”的精准服务,到新就业群体的暖心关怀,再到民族团结的文化浸润,公园路西社区正以“绣花功夫”织密民生网络。
“一老”连着夕阳温暖,“一小”系着朝阳希望。今年以来,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路街道公园路西社区以“服务+文化”双轮驱动,聚焦“一老一小”民生刚需、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融入民族团结元素,构建“全龄友好、多元共融”的社区服务新体系,用点滴温暖托起居民“朝夕美好”的幸福生活。
老有颐养:精准服务托起“夕阳红”幸福底色
“幸福食堂不仅饭香,还能看病、学手机,比家里还热闹!”78岁的独居老人张奶奶笑着说道。社区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走访200余户老年家庭,精准摸排“价格亲民、菜品适老、送餐上门”等核心诉求,引入专业第三方机构——新红石榴餐饮服务中心,以“微利公益”模式运营“美丽兰州·幸福食堂”。运营两年来,累计服务老人8.6万人次,日均就餐超百人次,送餐上门覆盖高龄、独居等特殊群体,满意度达98%。
食堂不仅是“就餐点”,更升级为养老服务“枢纽站”。社区依托食堂空间,延伸开展“健康义诊”“反诈课堂”“老年智能手机培训”“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形成“餐+医+学+乐”多维服务体系。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还提供“上门办”服务,协助完成医保认证、养老金资格认证等事项,真正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幼有善育:多元赋能护航“朝阳”成长之路
“暑假托管班解决了我们双职工的大难题!孩子在这里不仅有人管,还能学手工、做实验,比在家玩手机强多了!”家长王女士点赞道。社区聚焦双职工家庭需求,打造“假期托管班”与“科普实践营”两大品牌:暑期托管班设置作业辅导、手工绘画、安全自护等课程,兼顾学业与素质拓展;科普实践营全年开展健康、科技、防灾讲座10场,手工制作、博物馆研学等活动20余场,无人机训练比赛更激发了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
新就业群体:暖心港湾凝聚“城市超人”归属感
“社区的爱心茶和热乎饭,让我们跑单时心里暖乎乎的!”快递员小张捧着热茶感慨。社区将新就业群体纳入服务重点,发起“打造暖心港湾 共建友好社区”主题活动:联合茶艺爱好者组建送茶小队,设置“爱心茶桌”,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送上解渴热茶;联动幸福食堂定制“爱心餐”,让忙碌一天的环卫工人吃到暖胃饭菜。活动不仅传递物质关怀,更通过互动增进情感联结,让“城市超人”感受到尊重与温暖。社区党委书记表示:“新就业群体是社区的‘流动家人’,我们将持续完善服务,让他们从‘路过者’变成‘融入者’。”
民族团结:文化交融共绘“和美社区”同心圆
社区以文化为桥,促进各民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每周举办书画展览,邀请辖区各族书法爱好者切磋技艺,展示刚劲有力的书法、飘逸灵动的国画;传统节日里,组织红歌会、包粽子、猜灯谜等活动,回族阿姨教唱民歌,汉族大叔分享月饼,藏族青年展示唐卡,大家在互动中感受中华文化多元一体。金城合唱团团长李女士说:“社区活动让我们不分民族,像一家人一样亲近,这就是最生动的民族团结课!”
从“一老一小”的精准服务,到新就业群体的暖心关怀,再到民族团结的文化浸润,公园路西社区正以“绣花功夫”织密民生网络。公园路西社区将持续探索“全龄友好+民族团结”治理新模式,把“民生清单”变为“幸福账单”,让“夕阳”更暖、“朝阳”更艳、“新市民”更暖、“民族情”更浓,共同绘就“朝夕美好、和合共生”的幸福社区新画卷。(安琪)(中国发展网)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