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贸变局下的中国增长与湾区机遇”—— 2025第十届中欧思创会·香港站成功举办
摘要:连接不同思想与实践、推动跨行业合作、促进区域与全球联通,是中欧持续践行的方向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6月12日,2025第十届中欧思创会香港站成功举办。论坛以“全球经贸变局下的中国增长与湾区机遇”为主题,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香港数码港、香港中国企业协会、亚洲协会香港中心、财新智库联合主办,并获得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深圳校区、中欧校友会香港分会、香港英商会、澳洲会计师公会等机构的大力支持。
活动现场全景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治理与领导力教授、米其林治理与领导力教席教授濮方可(FrankBournois)表示,人才培养始终是中欧的核心使命,而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枢纽,正是人才发展的“灯塔”与“桥梁”。濮方可强调,连接不同思想与实践、推动跨行业合作、促进区域与全球联通,是中欧持续践行的方向。本次香港思创会的举办,不仅体现了学院在产学研之间架设桥梁、赋能商业实践的持续投入,也充分展示了学院对香港及香港商界的长期支持。
濮方可致欢迎辞
亚洲协会香港中心总裁孟淑娟表示,今年是亚洲协会成立35周年,亚洲协会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有着高度契合的使命愿景,双方都致力于搭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平台,培养未来人才,促进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她强调,只有增进彼此沟通、加强相互了解,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全球性挑战。此次活动正是这一共同使命的体现,也展现了中欧与亚洲协会在推动国际交流与教育合作方面的坚定承诺。
孟淑娟致欢迎辞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常任秘书长黄少珠在开幕致辞中表示,香港今日依然屹立于国际舞台并非偶然,而是源于这座城市历久弥坚的韧性与拼搏精神。她进一步阐述了香港作为国际枢纽城市的独特优势——既具备“背靠祖国”的香港优势,又拥有“联通全球”的国际优势。她强调,香港的企业家精神、具备中英双语能力的人才队伍、开放自由的营商环境、简明的税制,以及透明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共同构建了有利于创新创业与国际合作的坚实基础。展望未来,黄少珠表示,香港正大力推进“高增值供应链服务机制”,通过一站式全球拓展咨询服务,吸引内地企业在港设立国际或区域总部,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商业枢纽的地位。
黄少珠致开幕辞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副教务长、GEMBA课程主任芮博澜(BalaRamasamy)通过区分“无法预测”的与“高度可预见”的未来趋势,深入分析未来经济图景。他认为,虽然中美关系走向、美国选举结果等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但中国的基本制度框架、国家治理体系、在创新领域的持续投入与突破、以及国内消费市场的稳步扩大等发展路径,展现出相对稳定性。他尤其看好中国内需市场的增长潜力,指出服务消费(如酒店、健身、教育等)将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并强调“中国消费者正在逐步释放其巨大的消费潜力”。
芮博澜发表主题演讲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前局长, PAO Bank Limited董事长刘怡翔表示:“中国与欧洲可以携手努力,为改善世界局势发挥积极作用——而香港在其中大有可为。” 在谈及香港未来的发展潜力时,刘怡翔表达了强烈的信心。他提到了多个积极信号,包括:恒生指数近期累计上涨16%,涨幅超过标普500指数,其中宁德时代(CATL)在港交所的上市成为2025年迄今最大规模的新股发行;香港正通过税务法改革吸引家族办公室落户;建立海外企业注册平台以实现法律实体与业务连续性的双重保障;积极与中东等地区展开合作;以及于2025年5月推出的稳定币发行人的发牌制度,旨在强化金融稳定并推动金融科技创新。香港正在全方位推进一系列发展举措,以紧跟全球金融和科技的最新趋势,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增强香港的金融稳定性与吸引力,也将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全球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
刘怡翔发表主题演讲
圆桌讨论围绕“大湾区科创融合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由濮方可担任主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办公室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执行总裁彭文俊,摩根士丹利期货(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摩根士丹利中国在岸股票业务主管、中欧校友(中欧MBA2000)沈黎,香港微电子研发院行政总裁、中欧校友(Global EMBA2012)高腾,路邦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麦骞誉,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中欧校友(中欧EMBA2018)梁锐参与讨论。他们分别从政府政策、资本赋能、硬科技孵化、创业生态和ESG融合等维度出发,探讨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绿色制造等新兴领域推动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他们一致认为,在全球环境日益复杂与多变的背景下,应对未来挑战需依靠政府、企业与社会各界的协同合作与持续创新。
圆桌讨论
财新传媒副总裁、财新智库执行总裁高尔基发表闭幕致辞。他指出,本次活动充分展现了香港作为学术、政府与商业交汇点的独特地位。他强调,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推动前沿商业研究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包括财新智库在内的机构提供了洞察创新趋势的宝贵机会。与此同时,财新智库也在积极致力于成为连接中国创新与全球实践的重要枢纽。他表示,香港的真正优势不仅体现在其标志性的城市天际线,更体现在其卓越的连接能力——能够将资本与思想相融合,推动中国与世界的深度联通。
高尔基致闭幕辞
活动最后,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首席企业发展官朱美恩在闭幕致辞中指出,香港在新时代背景下正积极发挥“超级联络人”和“超级增值人”的独特角色,并表示数字化转型是提升韧性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作为国家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数码港已累计支持超过2200家初创企业与科技公司。她认为,将来的香港,不仅是国际金融中心,更是引领全球数字未来的重要催化剂。
朱美恩致闭幕辞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助理、深圳校区首席代表刘湧洁主持论坛。
刘湧洁主持论坛
论坛举办前夕,濮方可与中欧代表团拜访了高盛香港办公室(Goldman Sachs),探讨未来的潜在合作模式。代表团还先后走访了香港数码港、信息技术公司科大讯飞(iFLYTEK)、以及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企业Votee AI。作为中国唯一一所由中外政府联合创建的商学院,中欧被中国和欧盟的领导人赞誉为“众多优秀管理人士的摇篮”“欧中成功合作的典范”,系列企业走访也充分体现了中欧“致力于培养兼具中国深度和全球广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领导者”的使命。学院始终高度重视构建校企间深度合作关系,致力于维系学术界与企业界的互通互联与常态化交流,推动管理教育与企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责任编辑: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