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深入推进“机器管招投标”改革 营造阳光透明招投标环境
摘要:湖南“机器管招投标”交易系统平台采取“省建市用”的方式,形成公共资源交易全省“一张网”,它就像一位“AI裁判”,招标文件生成、投标资格审核、评标打分等关键环节,都可以用系统规则和算法自动完成。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邢成敏报道 近日,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举行“机器管招投标”公众开放日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位经营主体代表和业内专家共同见证“机器管招投标”的全流程。
走进网上开标直播厅,大屏幕上正实时回放着项目的开标实况。投标企业无需奔波,所有交流均在线高效完成,过程一目了然。在评标室,评审专家在评标过程中要穿上特制的马甲,马甲有录音设备,还有芯片,专家的行动轨迹都会清楚展现,最大限度压缩主观裁量权与人为干预可能。
“‘机器管招投标系统’做了一些物理隔绝,也做了一些技术手段改革,减少了人为可控的因素,让我们很放心。”不少参观的企业代表一致表示。这是“机器管招投标”系统首次面向社会开放,让市场主体化身参与者、见证者与监督者,打消了“系统会不会被人为操控?数据安全有没有保障?整个流程会不会有漏洞?”等一系列疑虑。
湖南“机器管招投标”交易系统平台采取“省建市用”的方式,形成公共资源交易全省“一张网”,它就像一位“AI裁判”,招标文件生成、投标资格审核、评标打分等关键环节,都可以用系统规则和算法自动完成。
记者了解到,该系统并非由单一主体掌控,而是采用“数、管、用”三分离架构。数据的存储管理、流程规则的管控设定、前端应用功能的开发,从顶层设计中就由管理主导,交由不同的三家公司进行技术实现和组装。没有一家公司能独自串联整个系统,更没有修改核心规则的权限,从根源上杜绝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可能。
经过“机器”评审后,如何避免专家复核时的“任性评标”?今年7月中旬,湖南在“机器管招投标”系统中正式上线《“机器管招投标”评标委员会否决投标理由数字化目录清单》。这份“数字清单”是评标专家行使“否决权”的“依据库”和“操作白名单”,否决时专家只能勾选清单内的预设理由,无法自行编造或补充,由此堵住了“模糊废标”的漏洞。
“交易全程的关键操作节点,都在‘明炉明档’下运行。”据介绍,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从招标文件发布、投标文件提交到专家评审打分,其核心数据与操作痕迹均实时同步上链,生成不可篡改的“数字指纹”,并在公共服务平台对外公示,以此营造更加阳光透明的招投标环境。
湖南着力打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攻坚战,通过深入推进“机器管招投标”改革,系统破解了“量体裁衣”“应进未进”“专家不公”“中介不中”等传统治理难题,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从“人工治理”向“数智规则”治理范式转型,实现“打不了招呼、打了招呼也没用”的目标。
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机器管招投标”开放日活动常态化,通过共同见证、共同建设、共同监督,让更多人了解“机器管招投标”的改革成果。
据悉,湖南自今年2月底在全国率先上线试运行“机器管招投标”系统以来,在提升效率、规范流程、降低人为干预风险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8月5日,已累计发布“机器管招投标”项目招标公告1254个,完成项目开评标753个,民营企业参与率中标率得到显著提高。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