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农食品集团:全产业链全力守护百姓“肉案子”
摘要:从京郊养殖场到百姓餐桌,首农食品集团用全产业链布局诠释着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在这里,传统与创新交融,安全与美味并存,共同守护着千家万户的“肉案子”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杨虹报道 在北京物美超市大成东店,市民张女士正在“大红门”专柜前挑选新品。“他们家蒜肠我吃了十几年,现在小包装的‘红门小厨’生鲜产品系列更适合我们两口之家。”张女士说的正是北京二商肉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二商肉食集团”)2024年推出的创新产品。这款产品采用混合气体保鲜技术,保质期延长至7天,赢得了众多消费者青睐。
8月20日,记者走进北京二商肉食集团,记者看到一整套严格的食品安全管控方面标准体系,它包含60多项制度。比如,《生猪、牛羊进场检查登记和记录制度》,由驻厂官方兽医对原料进行检疫,并实施激光灼刻追溯码技术,确保每头白条猪及分割品正可追、反可溯。目前,二商肉食集团已在全国布局7个生猪养殖基地,存栏生猪35.21万头,为保障首都“肉案子”提供了坚实基础。
面对烧烤食材市场爆发式增长,2025年二商肉食集团推出40余款新品。其中“大红门”的秘制猪肋排采用分子料理技术预处理,烤制时间缩短30%。此外,还开发了“即烹、即热”的预制菜产品近百种,满足年轻消费者的便捷需求。
在创新渠道方面,二商肉食集团构建了立体化销售网络。在全国已布局2000家“大红门”专卖店,并实施“北京市场1000+两年工程计划”,让安全优质的肉食产品更加贴近消费者。同时构建“自营+合作”双轨直播矩阵,通过“工厂溯源直播”“烹饪教学专场”等形式,直观展示从源头到餐桌的全链条品控流程,与美食博主、健身达人等合作,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定制直播内容,推动品牌影响力与产品销量的双重提升。
北京二商肉食集团是首农食品集团产业子集团,作为北京市属大型国有食品企业,首农食品集团构建了从育种研发、畜禽养殖到精深加工、冷链配送的全产业链体系。2024年,集团年屠宰加工生猪超1000万头,牛羊55万头,肉鸡3600万只,北京鸭600余万只,牢牢守护着首都市民的“肉案子”。“我们不仅要让老百姓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吃得健康。”首农食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个目标指引下,集团旗下“大红门”“黑六”“月盛斋”“穆香源”“华都食品”“金星鸭业”等品牌持续创新,既守护着传统风味,又不断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作为北京市场占有率超40%的猪肉品牌,“大红门”的底气来自于从养殖、屠宰、加工的全产业链把控。首农食品集团作为“首都食品提供服务保障重要载体、首都食品安全行业表率、首都食品产业发展核心主体”,多次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的食品供应保障任务,形象地被称为首都的“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肉案子”。
“这背后是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力。”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猪肉从河北基地到北京超市,全程冷链不超过6小时;鸡肉“六统一”管理模式,确保鸡肉原料安全,每个环节可追溯;鸭肉产品首创“一鸭一码”系统,扫描二维码可查询完整生长档案。
首农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了智能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和应急响应机制,将最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贯穿于每个环节。同时,集团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采用清洁能源和可回收包装材料,构建绿色供应链。
站在新起点,首农食品集团将继续秉承“食安天下,惠泽万家”的企业使命,聚焦放心、用心、贴心、创新,积极推进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建设,让“首农出品”成为安全、优质的代名词,为守护百姓“肉案子”贡献更大力量。
从京郊养殖场到百姓餐桌,首农食品集团用全产业链布局诠释着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在这里,传统与创新交融,安全与美味并存,共同守护着千家万户的“肉案子”。
责任编辑: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