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谷:以“千万工程”经验为笔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摘要: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阳邑乡深刻认识到人居环境整治是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牛鼻子”工程,以阳邑村为示范引领,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颜值”提升战。
中国发展网讯 赵志斌 记者郭建军报道 自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实施“十乡百村”治理行动以来,太谷区各乡镇街道积极作为,主动融入区委“15661”工作体系,探索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其中,阳邑乡坚决贯彻乡党委“13555”工作思路,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突破口,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协同发展,涌现出阳邑村、肇开村等一批示范典型,为全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与生动范本。
人居环境“焕新颜”,示范引领树标杆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阳邑乡深刻认识到人居环境整治是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牛鼻子”工程,以阳邑村为示范引领,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颜值”提升战。近日,在阳邑村东部街区升级改造项目现场,机械轰鸣、工人忙碌,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目前,东子线以北路段已基本完工,累计完成9条路线、共计5.3公里的道路硬化、弱电入地及附属设施升级,两处便民广场也已焕然一新。这不仅切实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更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回应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进一步擦亮了阳邑示范村的品牌名片。
“阳邑村作为示范村,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紧紧抓住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这个‘牛鼻子’,持续推进东部街区升级改造。”阳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要继明表示,下一步,该村将持续巩固提升改造成果,精细化管理维护,并以此为基础,谋划产业导入和品质提升,让示范效应更突出,让群众生活更舒心。同时,工作队将继续按照施工方案,重点围绕净信寺周边开展基础设施提升工作,通过持续完善硬件环境,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产业振兴“强筋骨”,富民兴村添动能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阳邑乡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强村富民的关键路径,指导各村找准定位,深挖潜力,奏响了产业振兴的“交响曲”。肇开村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该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找准强村富民的“金钥匙”,充分发挥党支部“主心骨”作用,借力“院村共建”平台,成功邀请山西农业大学专家走进村庄,为山晋酒业、瑞利油脂等企业现场“把脉开方”,推动传统农产品加工技术焕新升级。通过全力打造“肇开紫苏油”“山晋谷酒”等特色品牌,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新”突破,有效带动村民就地就业增收。此外,村集体积极盘活资源,与大北农集团达成合作意向,计划投资500万元建设大型生猪养殖场,进一步夯实集体经济根基。
“肇开村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强村富民的关键路径。我们有信心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带动,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让村庄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肇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生斌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与决心。
全域统筹“谋新篇”,片区联动促升级
点上开花,面上结果。阳邑乡的生动实践是太谷区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太谷区聚焦重点项目质效,着力培育乡村新业态,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鼓励各乡镇街道深化“院村共建”模式,加大科技人才投入,以文教优势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在阳邑乡,下一步将稳妥推进净信寺向公众开放,在平川村发展农业体验旅游项目,在山区村打造生态休闲服务驿站,深挖文化内涵,讲好阳邑故事,完善配套设施,着力构建全域旅游格局。
阳邑乡党委书记牛凯表示:“2025年,阳邑乡将进一步提高站位、强化系统思维,紧紧围绕区委‘15661’工作体系和乡党委‘13555’发展思路,以阳邑、禅坊片区联动,肇开产业发展为示范,全力绘就一幅各具特色、风貌协调、充满活力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具体而言,阳邑村将持续擦亮“阳邑古韵、农旅新风”文旅品牌;禅坊村重点打造集休闲民宿、文化体验和农事采摘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驿站”;肇开村着力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兴旺特色村”。全乡将铆足干劲、狠抓落实,统筹推动19个行政村协同发展:积极探索“片区化”发展新模式,加快布局新业态,深化农文旅融合;准确把握发展乡村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求,坚定推进产业全链条升级,以科技赋能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
如今,在太谷大地上,越来越多的乡村正沿着“千万工程”指引的方向,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奋力描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太谷篇章贡献着乡村力量。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