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铸魂 “四养”育人 “五基”支撑——隆回职业中专多维协同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之问。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近年来,隆回职业中专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大思政课”的善用之道,在课程教学体系、内涵建设、教学模式、育人能力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改革建设,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深度融合,营造“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浓厚氛围,构建了“主旋律、主战场、主渠道、主力军、保障力”多维协同的课程思政育人新格局,不断提升“大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
一、聚焦立德树人主旋律,建立“三全育人”课程思政课程教学新体系
全员育人:构建协同联动的思政育人共同体。锻造好思政课教师、班主任和政教工作人员“主力军”,彰显引领作用。构建好以班主任为枢纽的育人网络“同心圆”,专业课教师挖掘技能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文化课教师比如语文、历史等课程融入职业文化,企业导师通过实习实训传递行业规范、职业道德,管理服务人员在校园环境中渗透节约粮食、劳动教育。
全程育人:打造阶段递进式思政育人闭环体系。入学阶段,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学习阶段,实施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习阶段,进行校企双导师制,在企业实操中强化“安全规范=生命至上”“客户至上=诚信服务”等理念。毕业阶段,进行职业规划辅导和校友榜样引领。
全域育人:构筑多维融合的思政育人生态矩阵。坚持以学校为中心,充分发挥家庭及社会的力量,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到虚实融合,创新思政育人范式,组织开展大思政讲座等活动,开展微课、网课、直播等线上教学活动。做到内外贯通,建立课程思政与网络思政的协同共振机制。通过微信、QQ、微博、抖音等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通过各种媒体对他们进行正能量文章的推广,帮助他们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促使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通过直播的形式,线上解答同学的疑问,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二、聚焦课程建设主战场,创建“三心”“四养”“五基”课程思政内涵建设新范式
筑牢“三心”基础。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励志教育、成功体验活动(技能展示、竞赛)、班级责任岗、志愿服务、企业文化融入等,全方位设计教育教学环节,着力培育学生的自信心(认同自我价值)、爱心(懂得感恩与关怀)、责任心(对己、对人、对事负责)。
聚焦“四养”目标。 将道德情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人文素养(经典诵读、礼仪教育、非遗鉴赏)、工匠精神(技能实训、大师进校园、精益求精标准)、生活技能(自我认知、问题解决、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创造力、抗压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目标融入所有课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夯实“五基”支撑。开发系列特色课程与活动模块,将五大基石实体化、课程化:思想基石(思想政治): 强化思政课程,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文化基石(非遗传承):开设滩头年画等非遗特色课程,建立工作室,传承地方文化;精神基石(红色文化):开发本土红色研学课程,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技艺基石(工匠精神):严格技能标准,推行现代学徒制,弘扬追求卓越的职业文化;软技能基石(核心能力):开设专门课程或工作坊,训练沟通、合作、解决问题、创新等关键能力。
建设“三个课堂”。第一课堂是“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主课堂。让思政课成为有温度的“灵魂镂刻”阵地。第二课堂是学校“日常思政”,要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思想不断洗礼升华。学生入校后,除上“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主课堂外,其他学习生活接触的方方面面的思想品德教育都属于“日常思政”范畴。积极探索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不断深化课程、第二课堂、社团、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载体”建设,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三课堂是社会实践活动。要注重实践育人,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把思政搬到广阔的天地中去。
三、聚焦课堂教学主渠道,构建了“三名”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新模式。
名师引领:打造“三师协同”育人队伍。思政教师负责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映射点。专业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技能训练。企业导师用行业案例诠释职业精神。定期开展“三师集体备课会”,共同设计教学方案。设立“名师工作室”,培养“课程思政金牌教师”。
名片牵引:建树特色思政品牌。以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生活技能开发”项目为名片,挖掘育人故事、特色案例、思政元素,打造特色课程思政品牌,提升课程思政教学亲和力。
名课示范:建设“三类融合”标杆课程。在语文、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中嵌入职业价值观。专业核心课将行业标准与思政要素结合。实践实训课在技能操作中强化职业规范。电商实训课设计“助农直播”,融入“共同富裕”理念。评选校级“课程思政金课”,给予资源倾斜。开发“一课一思政”教学指南,明确每章节的思政切入点。
四、聚焦教师队伍主力军,拓展“五位一体”育人能力提升新途径
党建引领强意识。通过“党的领导+人才培养”双驱动,“基层党组织+基层教学组织”双联动,“主题党日活动+教学活动”双行动,强化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意识。
思政研究增内功。打造“课程思政名师团队”,选拔培养一批“课程思政带头人”,形成“名师工作室”。实施“导师制”,由经验丰富的课程思政教师指导青年教师。邀请行业劳模、技术能手进课堂,与教师共同开发思政案例。组织教师赴企业实践,挖掘产业升级中的思政元素。强化“教学做一体化”,组织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在实践中深化思政认知。
集体备课提能力。建立“校领导带头、教学主任带领、专业负责人带动、课程负责人带队”四层集体备课制度,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培训交流共成长。培训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精神等。培训形式实行线上线下结合,如“思政名家大讲堂”“微课学习平台”。
狠抓落实聚合力。完善“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设立“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奖”,优先支持其教改项目。
五、聚焦机制体制保障力,形成了“四级联动”课程思政育人长效机制
健全制度体系,强化顶层设计。成立“大思政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大思政课教学研究中心”,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教务处牵头、专业系组织、课程团队落实”的四级组织保障机制。制定《隆回职业中专“大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将课程思政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与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同部署、同考核。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细化“教学目标、内容设计、方法创新、成效反馈”等维度。
完善评价激励,激发内生动力。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建立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体系,构建“学校评课程、督导评课堂、教师评达成、学生评成效”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四重评价机制。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职称晋升、绩效分配、评优评先和教学奖励,构建“成果有奖励、项目有资助、集体有荣誉、个人有获得”的四类激励保障机制。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隆回职业中专于2014年晋升为国家级示范职业学校,是湖南省首批卓越中职学校、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生活技能开发”湖南省唯一试点职业学校、湖南省首批楚怡优质中职学校A档建设单位(邵阳市唯一)、湖南省第一批绿色学校。在全国和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共获得8个国家级奖项、96个省级奖项、292个市级奖项,其中2022年获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2年获全国第三届“黄炎培”杯教学成果奖中职组第一名。学校毕业生文化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发展前景好,薪资待遇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校与广东西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德善、湖南和亚运动制品有限公司等50多家全球名优企业开展多层面深度校企合作。(咸宁新闻网)
(隆回县委宣传部 范青友 刘思磊 胡铁金 周艺妮 )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