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广东财经大学:融合教育深耕处,共育新苗续文脉

2025-09-11 12:12 咸宁新闻网

7月14日-7月25日,广东财经大学葵阳梅语实践团为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走进梅州五华县第一小学开展为期14天的暑期实践。团队以融合教育为核心,通过多元课程赋能成长、家校协同凝聚合力、青春力量扎根乡土,为县域教育注入新活力,也在实践中书写了乡村教育振兴的青春答卷。

多元课程:扎根乡土的成长课堂

实践团紧扣“全面发展”理念,设计覆盖成长赋能、文化传承、活力智慧三大维度的特色课程,让知识与乡土相连、传统与现代交融。性教育课上,“身体红绿灯”游戏破羞涩,志愿者借卡通图示讲解隐私保护,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练习拒绝不当触碰,播下尊重自我的种子;社区探索课上,孩子们手持竞拍设施卡牌,在争论中既知本土特色,又懂社区运转;自我认知与他人沟通课借绘本阅读与角色扮演,让孩子们明晓表达自我与理解他人同等重要。

图为性教育课堂现场。刘钰滢 供图

文化传承课程激活非遗生命力。联合五华县传习所开设提线木偶课,实践团将这一古老艺术引入直播课堂,以讲解、示范及材料包引导孩子体验。孩子们屏息牵线,让憨态可掬的纸偶在手中“活”了起来,每一次操控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触摸与传承;竹马舞音乐课上,传统器乐与生活之声碰撞,科普视频让孩子们重拾“儿时见过的舞蹈” 记忆,文化认同在歌声中悄然生长。

图为AI诈骗课堂现场。蔡煜 供图

智慧与活力课程点亮夏日校园。AI课程多元立体:借助Scratch软件引导孩子从“玩游戏”走进“创游戏”,解析AI换脸、诈骗案例强化防范意识,更以AI软件生成梦想职业照启蒙认知,让兴趣与科技认知深度联结。校园自然角“植物生长探秘”课上,孩子们俯身观察叶形、色泽与叶脉,科学采集叶片创作叶子画,专注中尽显对自然的热爱。

家校协同:从观念共鸣到教育合力

教育的温度,在协同中升温。实践团与学校校长、老师进行深度访谈,并通过家访走近学生家庭,探得家校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访谈中,李钧校长详细阐述学校“做更好的自己”核心办学理念,涵盖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家长协同及学校建设四大维度,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健全智力、强健体魄、突出才艺与健康情商。他强调:“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影响;孩子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看你怎么做”,道出育人实践的底层逻辑。

图为志愿者采访李钧校长。罗以韬 供图

教师群体的创新实践同样亮眼。四年级语文教师蓝绿萍善用AI工具生成动画吸引学生,以科技融合传统教学,成为县域教师探索教育创新的缩影;老师们还创新家校沟通,每月家长开放日邀请有特长的家长授课;设计亲子任务卡,推动“家长进课堂”成为常态,正如蓝老师所言:“把家长请进教育场,就成功了一半。”

家访12户家庭中,实践团发现家长观念正悄然转型。从为“幼小衔接”焦虑奔波补习班,到尝试以编程积木、拼音儿歌等游戏化方式启蒙,家长们正重新定义成长。一位父亲分享:“孩子主动问‘古文字为什么像画画’,这份好奇心比满分珍贵。”

青春实践:挑战中成长,延续温暖力量

14天的夏令营实践中,志愿者在挑战中探索前行。前期,课堂纪律难题突出,部分学生过于活跃干扰授课节奏;性教育课程因内容敏感,志愿者既担忧知识传递效果,又怕引发不当起哄;大型活动因人手紧张出现混乱,住宿初期的不适应也带来困扰。后期,团队逐步探索出应对之道:通过明确课堂规则、个性化沟通改善纪律;性教育课以游戏化方式化解尴尬,确保知识有效传递;户外活动增配助教保障安全等。在导师古华琼老师带领下,团队紧扣本土化原则打磨课程,让教学更贴合乡土实际。

图为课堂上孩子们举手场景。田芮 供图

在结营仪式上,孩子们的发言稚嫩却真诚,合唱与话剧交织着欢声笑语,回忆视频记录14天的成长点滴。结尾的拥抱环节,志愿者与孩子们相拥而泣,热泪盈眶中,这场相遇的意义早已超越14天的长度——它既是实践的圆满落幕,更是县域教育活力生长的新起点。志愿者们以融合教育为笔写下的青春答卷,正随五华的夏日风,延续着温暖而持久的力量。(通讯员:蔡煜)(咸宁新闻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