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屋在岭上建”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黄土高原儿女易地搬迁走进新生活

2020-09-03 14:1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乡村振兴 易地扶贫搬迁 屋在岭上建

摘要:截至目前,山西全省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入住36.2万人,同步搬迁人口入住11万人,基本实现搬迁入住;1502个集中安置项目已全部竣工;3350个深度贫困自然村已全部完成搬迁,其中,应拆除复垦村庄3039个,已全部完成拆除;有2941个完成复垦,占比96.8%。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荆文娜  崔志强

“屋在岭上建,人在梁山走”是山西临汾永和县当地人对自己祖祖辈辈居住环境的形象描述。山西省是革命老区,也是扶贫开发的重点省份。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大部分贫困县位于燕山太行山和吕梁山两大集中连片特困区。为了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难题,近年来,山西将易地扶贫搬迁当作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来抓。

 大宁县城集中安置点向阳小区安置住户730户2323人,其中贫困户506户1593人。大宁县扶贫办/供图 

大宁县城集中安置点向阳小区安置住户730户2323人,其中贫困户506户1593人。大宁县扶贫办/供图

截至目前,山西全省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入住36.2万人,同步搬迁人口入住11万人,基本实现搬迁入住;1502个集中安置项目已全部竣工;3350个深度贫困自然村已全部完成搬迁,其中,应拆除复垦村庄3039个,已全部完成拆除;有2941个完成复垦,占比96.8%。目前,全省易地扶贫搬迁旧房17.4万套,已复垦复绿旧宅基地12.5万套,全省土地增减挂交易6.3万亩,交易金额117亿元。

为了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和搬迁群众的后续帮扶力度,山西新出台《2020年山西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若干政策措施》对下一步帮扶措施进行了具体部署。近日,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来到山西临汾的永和县、大宁县、乡宁县,看看住进安置区的人们现在的生活。

因地制宜让群众“搬得出”

“永和县枣树多、品质好,但移民搬迁前,道路崎岖不平,若遇雨雪天,村子里到处泥泞,老百姓眼睁睁瞅着红枣烂在地里运不出去。因此,红枣成了‘看得见、吃得上、卖不出’的资源,当地人苦于没有资金、技术和销路,只能‘望枣兴叹’。”永和县委书记高永贤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永和县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垣沟壑区,25°以上坡地占全县面积的70%以上,很多村庄土地贫瘠,居住分散,集中安置点的选址非常困难。对此,永和县提出了“因地制宜规划、尊重群众意愿、灵活选择地点”的工作思路,采取了分散安置与集中安置、县城安置与乡镇安置相结合的办法。

永和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吕晓强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县易地扶贫搬迁31个安置点全部竣工,共完成1643户4922人搬迁。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04户4198人,同步搬迁户239户724人,搬迁入住率100%,完成25个整自然村搬迁,整村搬迁率达100%。

围绕安置点所在地,该县因地制宜发展后续产业。对有劳动力的搬迁对象采取宣传动员、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式,落实搬迁群众在服务业、加工业、餐饮业、合作社等行业和机构就地就近就业。对家庭成员中没有劳动力的,通过小额贷款入股合作社分红、光伏扶贫覆盖、政策兜底保障等方式落实搬迁后续帮扶措施。同时,在林区护林员、物业保安保洁、光伏巡视员等岗位,面向安置点搬迁对象实行专项就业安置,并通过引进企业增加就业岗位的方式,为搬迁户的后续务工提供稳定岗位需求。

大宁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冯海帆介绍,“十三五”期间,该县将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贫困人口集中、基础设施较差、集体经济薄弱的78个自然村全部确定为整村搬迁对象,共核准易地扶贫搬迁总规模为1538户468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38户3432人,同步搬迁400户1257人。规划建设集中安置点27个,其中,城镇集中安置点5个,乡村集中安置点22个。截至2019年底,大宁县27个安置点全部竣工,入住率为100%。

来到乡宁县,该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董锄云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乡宁县针对不同安置点的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切实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后续扶持力度。在集中安置方面,乡宁县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集中安置点共45个,规划搬迁1707户5948人。目前,已全部搬迁入住。该县还设立见子沟移民新村和院上安置点,共修建128套458间房屋。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见子沟移民新村看到,安置点同步修建了相应的室外硬化、给水、排水、挡墙、活动广场、通电、绿化、亮化、日间照料中心、卫生室等配套工程,铺设从西交口到该村6000米自来水管道并修建水库1座、水塔1个以及配套给水设备,实现户户通自来水。同时还成立了“扶贫车间”,让附近的低收入农户有了一份稳定收入,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

在分散安置方面。乡宁县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分散安置694户2508人,其中594户自建房、100户自购房,分散安置发放补助5010万元。该县还出台了扶持特色产业发展补助政策及外出务工补助办法,实现了搬迁贫困户特色产业、光伏项目、经济林项目、资产收益项目及劳动力转移就业等补助方式的全覆盖。

创新手段让群众“能致富”

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仅仅是迈出的第一步,“稳得住、能致富”才是目的。对于永和县后苏家山村安置点的搬迁群众而言,如今全村搬进了新房子,路宽了,绿化好了,人也集中了,但是如何才能让村民住得踏实,生活有底气呢?辛清平的红枣合作社就像是及时雨,为后苏家山村脱贫攻坚注入了甘露。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该合作社的介入改变了当地过去个体销售无法应对市场风险、管护不到位、储藏不达标、价格波动大等制约因素,以红枣产业为突破口,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早在2006年,辛清平就创立了永和县浩民红枣加工专业合作社,后外出边学习边打工,在积累经验后回到家乡带领后苏家山的乡亲们摸索致富路。他流转了土地,聘请专家对枣农进行现场指导,解决红枣“易受虫害、不易保存、品种不良”的难题,通过统一修剪、管护、改良、销售等环节,彻底除掉了过去“有枣树没收益”的“病根”,让红枣产业重新兴旺起来,带动搬迁群众共同致富。

后苏家山村将易地搬迁与“一村一品”有机结合,因地制宜,依托村里农业龙头企业,使整村搬迁与龙头产业形成“双轮驱动”,搬迁户全部进入合作社务工,实现共同增收脱贫。虽然永和县浩民红枣加工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收购、储藏、加工、销售一条龙的龙头企业,但由于场地小、规模小、设备陈旧、资金不足,产业带动效应有限,乡、村干部积极作为改变现状,跑项目、跑资金、引人才,经协调筹集资金99万元,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对合作社进行扩建。同时,邀请辛清平再次出山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截至目前,合作社社员发展到51户,出资总额达80余万元,流转土地460余亩。合作社还扩建厂房3500平方米,购买烤房5套,新建冷库、成品库,建成化验室、研发室、烘干房,可加工6个品种的红枣,年加工红枣量达300余万斤,极大地解决了“卖枣难”的问题,吸纳有劳动能力贫困户80人就业,每人年均增收约1万元。后苏家山村整村搬迁是永和县移民搬迁的典型案例,同时也为其他村子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做大做强产业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最有保障的来源,大宁县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水果种植、经济林种植、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搬迁群众中加入到产业发展中的有835户2672人。大宁县委书记王金龙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近年来,为了使当地村民就地就近就业促进增收,大宁县引进了鸿晋公司、宁扬能源、隆泰花卉、鑫辉电子、宇良光电、治诚科技、新大象集团等优质企业,为贫困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另外,大宁县还通过技工就业促增收。该县精准对接搬迁群众的就业需求,设立“大宁技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经过专业培训,与山西省交通运输厅、省路桥建设集团一道,组建了大宁技工路桥工匠合作总社,向山西省路桥集团开展劳务派遣,参与隰吉高速、沿黄旅游公路建设。对有劳动能力且有技能培训意愿的180名搬迁户分批提供技能培训,转移劳动力就业80人。同时,开发环卫、楼宇管理员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60人。2019年底,1139户3432名建档立卡搬迁群众人均年纯收入均达到4400元以上,实现了稳定增收脱贫。

为了更好地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乡宁县还加大转移就业。乡宁县委书记樊洪平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该县积极鼓励扶持搬迁贫困户参加造林合作社,参与植树造林、公路养护、乡村保洁等项目,招聘贫困户护林员、护路员和保洁员,加强技能培训,引导搬迁人口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增收。为鼓励外出务工,乡宁县出台了贫困人口外出务工补助办法,省外务工每人每月补助100元,省内市外补助80元、市内补助50元。经初步统计,乡宁县易地扶贫搬迁2401户8456人,落实产业就业保障2341户,产业覆盖人数5321人。搬迁群众已就业3869人,兜底保障783人,全面确保贫困搬迁户户均有1人就业。

樊洪平介绍,乡宁县还大力发展扶贫车间,促进搬迁群众实现就业。在安置规模500人以上的尉庄乡店淹、仁义和西交口乡见子沟3个集中安置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均配建有服装加工扶贫车间,主要满足县城范围内学校学生校服及煤炭企业职工制服等需求。

拆旧复垦让群众“住得美”

为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减少农村闲置、低效建设用地,优化农村用地布局,推进生态修复和美丽乡村建设,永和县、大宁县、乡宁县拆旧复垦工作加快步伐。

高永贤介绍,“十三五”期间,永和县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643户,其中,经县脱贫攻坚领导组研究决定,将阁底乡3个整自然村搬迁村纳入保护性开发,共涉及旧房169户;保留农业生产性用房66户;无房户105户;应完成旧房腾退拆除复垦复绿1303户,目前已完成腾退拆除1303户,腾退拆除率100%,完成复垦复绿1303户,复垦复绿率100%。

冯海帆介绍,“十三五”期间,大宁县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项目共涉及昕水镇、三多乡、曲峨镇、徐家垛乡、太古乡5个乡镇78个自然村,预计复垦面积508亩。截至今年4月30日,累计完成拆旧1538户(建档立卡1138户,同步搬迁400户),复垦1538户(建档立卡1138户,同步搬迁400户)555亩,复垦完成率达109%。全面完成了大宁县“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任务土地增减挂。

樊洪平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从2017年开始,乡宁县就要求所有搬迁人口搬迁安置协议和旧房拆除复垦协议“双签”全覆盖,为拆迁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为了制定稳妥可行操作性强的拆迁复垦方案,该县先后组织有关乡镇和部门负责同志前往河曲、岢岚、繁峙等县考察学习,随后制定出台了《乡宁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拆除复垦指导意见》,明确了拆迁复垦的基本原则、实施对象、奖补标准、具体的拆除复垦办法和实施步骤,对乡村和部门责任进行划分。各乡镇在不突破县级拆旧奖补标准上限的情况下,制订本乡镇拆旧奖补标准,负责本乡镇拆旧工作的实施。截至目前,全县整村搬迁规划复垦1888.9961亩(为设计规模),100%完成复垦任务。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