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三地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
摘要:7月23日,2025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及2025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单正式发布,辽宁三地上榜:大连瓦房店市、鞍山海城市、大连庄河市上榜。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施文郁报道 7月23日,2025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及2025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单正式发布,辽宁三地上榜:大连瓦房店市、鞍山海城市、大连庄河市上榜。据悉,此次赛迪评比继续设置评价“双门槛”,即GDP≥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
大连瓦房店市:中国轴承之都,地方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积极推进大连市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双试点”工作,上报36户企业、40个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15.5亿元。积极推进轴承钢集采工作,助力轴承企业降本增效。在省工信厅首次单项冠军县评审中,排名位列全省16个申报县区第一名。瓦轴集团荣获第十届辽宁省省长质量奖银奖。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6.6万亩,粮食产量6亿斤。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新建和改造设施农业3000亩。培育省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9家,新增家庭农场5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2户。制定实施《瓦房店市推进肉鸡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肉鸡全产业链总产值超150亿元。8家金融机构为海参协会授信25亿元。“瓦房店海参”实现网上销售配送、扫码溯源。“闫店地瓜”获批2024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推广“工会+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在全省率先成立6家现代农业产业联合工会,入选全国总工会典型案例。
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举办农民丰收节,组织涉农企业参加“2024大连供销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宣传推广瓦房店特色农产品100余种。成功申报大连市县域直播基地2个,组织线上销售400余场,大连和川食品、大连樱香农业科技等多家企业参与东方甄选直播活动。发展电商产业的经验做法,入选首批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典型案例集。打造地域美食品牌,复州老菜入选辽宁“硬菜”榜。仙浴湾景区改造项目完工;伊甸园康养小镇文旅项目开工。举办桃花节、荷花节、徒步大会等活动,激发旅游市场活力,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开展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54条升级举措逐一落地。59个便民事项实现一次高效办理。综合窗口可办事项扩展至471项,便民服务中心(站)实现综合窗口全覆盖。“银行+政务服务”网点增加至55个。统筹推进一屏治理全城、一事通达全域、一端高效处置,完成防台防汛、海域治理等应用场景市县两级数据对接。
各项改革纵深推进。市属国企“1+6+N”体系架构逐步完善,海域、森林、土地、基础设施等资产盘活工作深入推进,国资运营能力不断提升。轴承开发区接管三台片区、老虎屯片区、红沿河片区经济建设管理权限,成立复泽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区市场化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10个乡镇15个村试点探索“小田并大田”改造,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鞍山海城市:世界镁都、中国滑石之乡、南果梨之乡
近年来,海城市深入实施“北纬40度 海城质造”强市计划,强力推进产业强市、科创强市、生态强市、惠民强市四大发展战略,奋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6.6亿元,连续两年迈上新百亿台阶,增速连续两年赶超全省全国。
海城市结合自身实际,聚焦产业强市建设,持续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建立产业振兴研究院,逐步形成了符合海城实际的“4+4+3+N”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推进菱镁行业专项整治和高质量发展两大攻坚战,制定商贸服务业提升计划,改造升级西柳、南台两个专业市场,实施电商升级赋能、物流体系建设等专项行动。瞄准低空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建链强链,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聚焦科创强市建设,持续释放县域增长潜力。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动力变革和赛道转换,厚植发展新优势。瞄准镁合金、镁电池和菱镁新材料等新赛道,加强与院士团队合作建立菱镁产业研究院、创新中心及中试基地,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建设海城首家菱镁矿碳中和联合技术创新转移实验室。持续引进创新型人才,开展“名校优生”计划。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设立全省首家国家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支中心,积极拓展中欧班列业务,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海城市聚焦惠民强市建设,持续提升人民富裕程度。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大比武为载体,实施城市更新、乡村整治、生态治理等50项民心实事。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市验收,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持续推进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创建美丽庭院、美丽宜居村。聚焦生态强市建设,持续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实施“一河两岸”差异化空间布局,重点推进“西拓南进”城市发展战略。强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首创“双信地”服务模式,连续两年入选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县(市)。海城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在全国百强县的赛道上奋楫争先,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大连庄河市:大力发展“绿、蓝、金三色经济”
大力发展以清洁能源为主的“绿色”经济
庄河市抢抓“双碳”机遇,主动承担全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以始终如一的绿色发展定力,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先后争取到海上风电、抽水蓄能电站、集中式光伏发电和核电等重大清洁能源项目落户庄河,搭上了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头班车”。2013年7月庄河海上风电规划取得国家能源局批复,2020年12月建成了北黄海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填补了东北地区海上风电发展空白,实现海上风电零的突破。2022年,国家“十四五”重点项目庄河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2024年,庄河核电项目获得国家能源局“小路条”,完成10项核准支持性要件。目前,庄河已建成清洁能源装机容量180万千瓦,累计完成投资超251亿元,年发电量约31亿度。下一步,将启动13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建设,30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项目建设,500万千瓦的滩涂光伏项目建设,6台百万千瓦机组的核电站项目建设,总投资将超2000亿元,力争把庄河建设成为2000万千瓦级的“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示范基地。
大力发展以海洋经济为主的“蓝色”经济
庄河地处北纬39°黄金海洋牧场,海洋资源非常丰富,424.8万亩海域盛产杂色蛤、牡蛎、对虾、海参、河豚、梭子蟹等海产品,是国家重要的水产生产基地,享有“东方蚬库”“中国贝类产业之都”等美誉。深挖海洋经济发展潜力,立足传统的养殖、捕捞和水产品加工产业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渔业养殖科技支撑,大力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提高海洋及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庄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养、捕、加、销、运、游、电”一体化特色海洋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现有4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1个大连市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有水产加工企业146家,规模以上水产品加工企业42家,是“中国水产品加工产业之乡”。2024年,庄河市实现渔业产值124.8亿元,水产品产量65.8万吨,分别增长4%、4.7%。
大力发展以粮食生产和农业领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主的“金色”经济
庄河现有耕地面积200.8万亩,其中基本农田180万亩,是大连市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粮食总产量连续20多年稳定在50万吨以上,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94971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43万亩,是全国县级建设面积最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市共有中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69个,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4%,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5万亩。农业新技术使用面积超过90%,新品种覆盖率100%,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7%以上。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拥有7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8个绿色食品、5个有机农产品,被授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避暑旅游目的地”等称号。庄河草莓、蓝莓、大米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庄河市做好‘三’字文章、着力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51个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2024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03.6亿元,可比增长4.2%。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