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新疆克州: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2021-09-09 16:04 国家发改委官微
新疆克州 易地扶贫搬迁

摘要:克州所辖4个县(市) 均是国定贫困县和边境县,阿图什市、阿克陶县属深度贫困县(市),特别是搬出地属于典型的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区。

为全面总结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组织编写了《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近期已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我们将对书中的58个典型案例进行连载报道,宣传推广有关典型经验,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背景情况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全国唯一的柯尔克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地处祖国最西端,位于天山南脉与昆仑山北坡交汇处的帕米尔高原、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山地面积达90%以上,全州总人口62.0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46.57万人。克州自然条件艰苦,经 济社会发展滞后,集南疆四地州整体贫困地区、特困山区、边境地区于一体,是新疆脱贫攻坚主战场的重点地州。克州所辖4个县(市) 均是国定贫困县和边境县,阿图什市、阿克陶县属深度贫困县(市),特别是搬出地属于典型的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区。2016—2020年,全州累计脱贫4.23万户、18.57万人,2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乌恰县、阿合奇县、阿图什市实现摘帽,阿克陶县达到摘帽标准,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53.21%降至2020年的零。

2016年以来,克州党委、人民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让生活在克州这样一个位于高原山区、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地方的深度贫困群众,开启了摆脱贫困命运的大迁徙,告别了世代生活的贫瘠大山,通过强化社会领域基础设施投入,有效推动就业和产业发展,解决了出行难、就医难、就学难、饮水难、生存难、增收难、脱贫难的七大难题。这场搬迁硬仗时间之短、规模之大,彻底改变了1.38万名农牧民群众的命运,彻底摆脱了恶劣的生存环境,人均纯收入得到极大提高,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

二、主要做法

克州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财力物力都相对匮乏,必须举全州之力才能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特别是一些村庄地处高山高寒偏远地区、交通十分闭塞、土地盐碱化程度高,自然条件极端恶劣,不具备产业发展条件,投入再多的扶贫资金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很难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易地扶贫搬迁是实现贫困群众“挪穷窝”的有效途径,但是如何带领搬迁群众增收脱贫、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成为必须要破解的难题。

(一)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能力

按照“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经济安全、环境整洁、宜居宜业” 的原则,为安置区配套建设水、电、路、暖、天然气、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卫生室、惠民超市、幼儿园、小学、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等服务设施,既满足搬迁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又使其享有便利可及的公共服务。截至目前,克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新建3所幼儿园、2所小学、3所医院(卫生室)、6个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2020年,在国家、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推动阿克陶县昆仑佳苑小学改扩建校舍项目建设,9个安置区搬迁群众安全饮水到户率、生活用电覆盖率、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通信集中覆盖率、就医条件改善率、小学生就学条件改善率、初中生就学条件改善率均达到100%,收入全部超过脱贫线,解决不愁吃、不愁穿问题, 全面解决安全住房问题,医疗、教育均得到了有效保障。

(二)完善就业和社保体系建设

依托设施农业、畜牧业、劳务输出、卫星工厂、馕产业等发展为强有力抓手,严格按照“一乡(镇)一方案、一安置点多渠道、一户一人一策”原则,加强就业扶持和技能培训,帮助搬迁户稳定就业。目前,易地扶贫搬迁户已实现就业3 023户、6 483人,其中从事农牧业生产861户、从事非农牧业生产2 162户,公益性岗位就业2 139人、扶贫车间及扶贫就业基地就业1 452人、其他各类渠道就业2 892人, 搬迁群众劳动力就业率达100%。整合各类社会保障资源,逐步提高因残、因病、缺劳力等特殊困难搬迁群众保障水平,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实现脱贫的搬迁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救助范围,充分发挥低保兜底作用,搬迁群众中享受低保政策人口2 502 人,特困供养人员34人,实现了应保尽保。

(三)强化社区管理和社会融入

健全完善安置区社会治安管理机构,以安置点为单元,加强治安巡逻网格化,着力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安置点稳定安全。加大人居环境整治,持续优化安置点软硬环境和民生投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提升安置点人居环境。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实施退耕还林、复草复绿,促进生态修复,抓住搬迁机遇,大力推进“人退绿进”。群众搬迁后,其原有草场仍维持原有模式不变,仍可享受到草场补贴、小额信贷等各项扶贫政策扶持,有效保障搬迁群众权益。加强生活习惯、文明礼仪指导培训,消除搬迁群众陌生感,让搬迁群众尽快熟悉、适应新生活。

克州阿克陶县昆仑佳苑安置小区一角

、经验总结

(一)提高站位,加强领导

克州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扶持一批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和重大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州委、州政府高位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按照“区统筹、州指导、县实施、乡落实,行业配合,贫困户参与”的要求,州县乡村四级相应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各级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定期召开推进会、现场会、专题会议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推进政策落地、任务落实,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责任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聚焦重心,合理布局

先后编制完成《克州“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克州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克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各类整改工作方案,在规划阶段与贫困户进行了充分协商,基于地缘、发展空间及后续产业等因素,严格按照“靠县城、靠口岸、靠乡镇、靠园区”的“四靠”和集中安置的原则,依托基础设施、后续产业发展条件较好的产业园区、口岸、乡(镇)附近设立9个集中安置点,其中城镇集中安置389户、1 931人,安置人数占集中安置总人数的13.94%;农村集中安置2 779户、11 924人,安置人数占集中安置总人数的86.06%。集中安置点均采用政府统一建设、统筹管理,水、电、路、暖等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幼儿园、小学、卫生院、商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最大限度地为搬迁群众提供便利,设施农业大棚、现代化养殖棚圈、卫星工厂等配套产业齐全,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三)严守红线,强化落实

以搬迁贫困群众为主体,以集中安置点为载体,进一步压实州县乡村四级主体责任,坚守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 平方米的红线,在确保住房安全质量前提下,制定时间表、路线图, 实行挂图作战,一个节点、一个环节地推进,通过建立安置点台账、督办提醒等制度手段,严格落实建筑质量终身责任制,抓好工程安全质量专项检查,确保高质量、严标准,2019年407户、1 849人搬迁任务于9月6日完成,标志着“十三五”期间克州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和搬迁任务提前一年完成,有力促使广大搬迁群众及早住进“新房子”、齐心协力营建“新家园”,为开启新时代克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让克州更加出彩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加强党建,促进脱贫

克州在稳固后续产业发展措施基础上,实行“党建+社区+乡镇+属地”的管理模式,坚持把党建工作与搬迁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按照属地划分,从各乡(镇)、村抽选干部,配足配强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2020年12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阿克陶县恰尔隆乡、乌恰县巴音库鲁提乡成功完成撤乡建镇工作,进一步强化安置区管理;对在乡(镇)就近安置的,由所属乡(镇)党组织直接管理,确保搬出地、搬入地正常运转、管理有序。加强感党恩教育,通过周一升国旗、农牧民夜校、“访惠聚”、干部下沉“两个全覆盖”、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多种方式,宣传搬迁政策和对比搬迁前后翻 天覆地变化,积极引导搬迁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克州“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已全部完成,但是随着安置区人口规模逐年增加,现有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仍需持续强化,同时也存在搬迁对象受汉语水平低、劳动技能缺乏、内生动力不强等因素制约,就业仍存在诸多限制,需进一步加强汉语水平、劳动技能培训、内生动力培养。搬迁群众从贫困到脱贫再到富裕需要一个过程,“十四五”期间将持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综合考虑人口规模递增、公共服务设施承载能力、提升群众汉语水平、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等,加强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持续加大公共服务设施投入,推动产业稳定发展,建立健全搬迁群众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持续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

责任编辑:吕娅丹

(原标题:【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案例连载】| 新疆克州: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