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夏粮丰收在望 信心底气更足

2022-06-25 08:18 中国发展网
夏粮丰收

摘要:民生在勤,岁月不负,夏粮丰收是亿万人民辛勤耕耘的结果。只有实现夏粮丰产丰收,才能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的“国之大者”。相信今年粮食稳产稳收的好消息会越来越多,发展的信心和底气也会越来越足。

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特别是在今年这个特殊年份,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严峻,乌克兰危机导致国际粮食供应紧张,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价格指数接近历史最高点,全球性严重通胀成为各国最大烦恼;国内疫情散发频发,新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经济保就业保民生都面临不小的困难。这种形势下,只有端稳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才能筑牢应对风险挑战的“压舱石”。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实现夏粮丰收对于稳定全年粮食产量、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至关重要。据农业部调度数据,截止6月19日,全国夏粮主产区已收获小麦2.89亿亩、占比超过九成,收割进度快于去年、粮食品质普遍较好,全国夏粮生产丰收在望,大国粮仓根基越来越稳。回顾从秋冬种、到春耕、到夏收这三个关键环节,正是一步一步精耕细作、爬坡过坎,才最终实现了夏粮丰收,成绩来之尤为不易。克难攻坚方显大国底色,夏粮丰收更为我们推动发展增添了信心和底气。

在秋冬种开局不利的情况下,强化田间管理保障了稳产的基础。去年我国河南等小麦主产区遭受严重洪涝秋涝,超过1亿亩冬小麦晚播,一些地方播期整体推迟7至10天,有的蓄滞洪区小麦晚播了近两个月,冬前弱苗比例较高。面对不利开局,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分解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督促地方种足种满种在适播期,坚决不得撂荒。中央和地方携手联动,给政策、给专家、给技术,农技专家纷纷下田指导,种粮农民精耕细作,把田间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因墒因苗通风透光、施肥浇水,很多地方三类苗转化升级为二类苗。中央财政下拨夏粮小麦促壮稳产补助资金16亿元,支持主产省做好小麦促壮稳产、防灾增产及病虫害防治。各地紧盯小麦拔节、抽穗、灌浆等关键生长期,落实好水肥调控、“一喷三防”等稳产增产技术措施,推动小麦苗情加快转化升级。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国3.36亿亩冬小麦长势与常年基本持平,打下了夏粮丰收基础。

在农资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强化市场调控保障了种粮积极性。“只要种粮有钱赚,国家粮食就安全”,这是农民相信的朴素道理。从去年秋冬种到今年春耕、夏收,始终逃不过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价格上涨较多,这挤压了农民的种粮收益,影响了生产积极性。在全球农资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我国千方百计挖掘自身潜力,加强进出口调节,进而保障农资供应,努力维护价格稳定。由于农资价格上涨很大程度受国际市场影响,为降低农资价格上涨的影响,我国先后发放200亿元、100亿元一次性农资补贴,以好政策稳住种粮预期、鼓足种粮干劲。要看到,这些年来,无论国际粮价高或者低,我国始终粮食供应以我为主的导向,持续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根据形势变化推进玉米临时收储、实行生产者补贴,就是要为粮食生产托底,保障农民的种粮收益。

在新一轮疫情冲击的情况下,强化统筹调度保障了下田作业和机械收割。春耕期间正是我国多地疫情散发的时候,疫情防控和保障春耕都面临很大压力。我国坚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指导各地科学做好组织和引导,不误农时保障外出农民回乡务农、农资入店进村、农机通行、农技人员下沉服务,切实保障了春耕农事活动有序开展。目前我国冬小麦97%以上靠机械收割,其中30%需要机械跨区收割,今年约25万台农机参与跨区机收,保障他们顺利下田收割对于夏粮丰收十分重要。特别是夏收时间窗口期很短,农时不能误。为降低新一轮疫情冲击的影响、保障农机顺利下田作业,着力做好跨区机收作业的组织和服务,跟踪机收队伍行程,保障交通物流畅通,落实农机绿色通道、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等政策,在服务区设置便捷免费的核酸检测服务站,很多地方还免费发放口罩、洗手液。一些地方还建起了“三夏”跨区作业农机手驿站,为跨区作业的农机手提供信息、食宿、维修、油料等志愿服务,及时发布机收作业信息,全力保障小麦机收顺利开展。

此外,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我国加快转变粮食发展方式,持续抓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夏粮生产逐步走出了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粮食发展道路,有力推动量粮食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民生在勤,岁月不负,夏粮丰收是亿万人民辛勤耕耘的结果。只有实现夏粮丰产丰收,才能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的“国之大者”。相信今年粮食稳产稳收的好消息会越来越多,发展的信心和底气也会越来越足。

(国际合作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张晶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