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持续深化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支撑保障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2-06-25 08:44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紧密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以破解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为着力点,谋划推进太湖保护治理的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对新时期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作出全面部署。

朱  威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紧密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以破解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为着力点,谋划推进太湖保护治理的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对新时期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作出全面部署。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太湖是流域洪水集散地、水资源调配中心和长三角水生态、水环境晴雨表,加强太湖流域保护治理,对于保障长江下游和长三角地区水安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14年来,在太湖流域经济增长接近翻两番、人口增加近2000万的背景下,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1年,太湖湖体水质总体评价为Ⅳ类,较2007年提升了两个水质类别。22条主要入太湖河道中有17条达到或优于Ⅲ类,较2007年提高了64个百分点。太湖流域连续14年实现了“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太湖水体不发生大面积水质黑臭”的治理目标,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改善双赢。

在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统一部署下,水利部指导太湖流域管理局会同三省市水利部门积极推进各项水利工作,有力促进了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目标的实现。科学实施引江济太,多年平均调引长江水约16亿立方米,通过太浦河向下游地区增加供水约14亿立方米,增加了流域水资源量,有效保障了太湖及下游水源地供水安全。《总体方案》确定的21项流域骨干引排工程已建成17项,两项在建,太湖流域“利用太湖调蓄、北向长江引排、东出黄浦江供排、南排杭州湾”的流域综合治理格局进一步完善。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制及太湖淀山湖湖长协作机制,推动河湖问题整改,河湖面貌持续好转。

当前太湖流域水环境状况及太湖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治理,太湖水环境水生态稳步向好,但目前入太湖污染物总量仍远超湖体水环境容量,蓝藻水华多发频发,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太湖水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一是入湖污染负荷居高不下。太湖流域人口、产业集聚,污水排量总量大,污染物排放总量仍远高于环境容量。近十年太湖总磷年均入湖量约2000吨,是太湖总磷纳污能力的4倍。

二是蓝藻水华防治形势十分严峻。目前,太湖营养过剩状况未得到根本扭转,近10年太湖蓝藻密度呈上升趋势,受水温、风力影响,大面积蓝藻水华暴发风险仍然存在。

三是流域防洪体系存在明显短板。太湖洪水出路不足,现状流域防洪能力距《太湖流域防洪规划》明确的2025年流域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

四是一体化治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当前,流域内省市跨界河湖治理责权不明晰、目标不统一、标准不衔接等问题仍然突出,跨省协同治理机制尚待进一步突破,流域防洪、供水、水生态、水环境等多目标统筹协调难度大。

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任务

《总体方案》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要素,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综合施策,提高流域防洪保安与水资源配置能力,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推进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坚持高标准控源截污,严控入太湖污染物浓度和总量。

以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倒逼太湖流域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调整,严格控制入太湖污染物总量,推动以支流保干流、干流保湖体,以网状责任制保障太湖水质持续改善。针对太湖内源污染,科学实施生态清淤固淤试点,严格控制底泥清淤的生态和防洪风险,积极探索推进淤泥资源化利用,为全面治理太湖污染底泥污染探索方法、积累经验。

——强化综合施策,系统推进流域水安全保障。

一是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优化以太湖、望虞河、太浦河为重点,流域、区域和城市三个层次相协调的配置格局,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切实保障流域供水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对优质水资源的需求。

二是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健全省市县三级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加强重点领域节水,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率先建成一批节水标杆园区,建设节水型现代农业,加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

三是优化完善流域水网体系。统筹流域水环境改善、防洪和水资源配置需求,加快吴淞江、太浦河后续、望虞河拓浚等骨干引排工程建设,形成以太湖为流域防洪和水资源调蓄核心,以太浦河—黄浦江、新孟河、望虞河、吴淞江等流域骨干引排河道为纲,以区域内部骨干河道、重要省际边界河道为目,以重要调蓄湖泊及大中型水库为结,综合打造“一核、八纲、多目、百结”的流域水网布局。继续实施望虞河引江济太,并尽快启用新孟河调水,进一步提高太湖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容量。

四是加强重要河湖水域岸线保护。严格太湖等重要河湖岸线及周边陆域空间管控,科学划定岸线功能分区,开展河湖岸线专项整治行动,加快推进太湖北部竺山圩、梅梁湖、贡湖等湖区退圩(渔)还湖等,促进河湖面貌持续改善。

五是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开展城市饮用水应急水源和储备水源工程建设,加强太湖等重点湖泊蓝藻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以及水源地藻毒素监测评估,提升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处理能力。

——强化流域管理,推动流域水环境共保联治。

按照《总体方案》部署,流域管理机构应当进一步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切实发挥好流域治理管理主力军作用,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创新协同治水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太湖流域调度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太湖流域调度协调组作用,探索实施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多目标统筹协调调度。进一步协调构建流域保护治理合作机制,加强生态清淤、蓝藻防控、环境政策规范、污染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协调联动。完善太湖淀山湖湖长协作机制,统筹推进跨界河湖及周边陆域治理与管理保护。

二是强化水利科技创新。用好太湖流域水科学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创建太湖流域水治理重点实验室,加强对水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等先进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数字太湖工程,提升治理智慧化水平。

三是完善监测执法体系。优化调整太湖水量、水质等监测站点布设,推动实现不同部门监测成果互补。补齐环太湖主要河道水量、水质自动监测站,探索开展主要入太湖河道控制断面污染物总量和浓度监测。推进跨行政区跨部门联合执法体系建设,严厉打击涉水违法案件。

四是推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突破口,发挥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等机构作用,指导地方加快建立太浦河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作者系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长)

责任编辑:张晶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