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以“无我”之境为发改环资事业奉献一生——追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吕侃

2022-09-17 10:39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2021年12月吕侃参加“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会议。左一为吕侃。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供图  

本报见习记者 | 甄敬怡

北京市月坛南街38号南楼616办公室内,静静安放着这样一把椅子:由于长时间经受单边承重,它的左半边已经完全被磨破,露出了灰布下面的黑色内衬。

这把椅子的主人,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以下简称“环资司”)节能和能效处原处长吕侃。癌症病痛的折磨使他只能侧身而坐,但他依然日复一日坚持伏案工作。2022年3月19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吕侃仍心系着发展改革环资工作。

自2008年2月调至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工作以来,吕侃曾3次获三等功,9次获国家发展改革委优秀公务员,先后获全国节能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绿化奖章等荣誉称号。如今,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殊荣的他,却再也无法亲手接过这枚沉甸甸的奖章。

无怨无悔为环资事业奉献自己,是吕侃一生的光辉写照。环资司司长刘德春说:“吕侃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

计利当计天下利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环资事业是关乎发展的事业、关乎未来的事业。作为发展改革系统中的重要司局,环资司承担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具体承接了大量涉及面宽、协调难度大、影响力强的发展改革任务。

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对吕侃的工作有着极高的评价:“吕侃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自觉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完成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起草、重大问题研究工作。”满怀环资人的使命担当,吕侃在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研究和工作推进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担当作为、真抓实干,扛起生态文明改革与发展的大旗。他牵头完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思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等重大课题研究,参加起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多项重要文件。

敢为人先、敢涉险滩,牵头带领新处室开辟新领域。2019年4月,环资司成立绿色发展推进处。吕侃作为处长,带领处室同志从零开始谋篇布局。主笔起草《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成为我国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顶层设计文件;带头开拓新业务,谋划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绿色技术推广目录、税收政策等等。“在他的主动谋划布局之下,新处室的各项职能才真正构建了起来。”环资司副司长刘琼评价。

目光长远、统筹施策,所谋划的政策“掷地有声”。“他谋划的内容,不是停留于文件出台,而是后续都能落实,变成一件件推进环资事业的具体工作。现在再回看他在绿色发展处布局的工作不难发现,沿着他设想的路走下去,绿色发展具有十分立体化的布景。”刘琼说。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吕侃不仅精于环资工作,对跨度大的其他相关领域也是“行家里手”。2021年煤炭价格一度疯涨,形势严峻,吕侃主动请缨,带队就煤炭煤价上涨的因素进行实地走访、深度调研。“调研报告受到了委领导的高度认可,为后续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撑。当时吕处已是带病工作了。”环资司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处二级主任科员杨鑫回忆道。吕侃对金融财税的研究也使他成了司内公认的专家。环资司节能处副处长楼鹏康回忆编制“双碳”工作顶层设计文件的经历时,直言:“文件中最难的、司里其他人都不拿手的财税金融板块,吕处完成得相当漂亮。”

吕侃过硬的业务能力不仅使他有了司里“第一笔杆子”的称号,也让他在委内其他司局中有口皆碑。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华中曾在文章中回忆与吕侃一同参加“十三五”规划《纲要》起草工作的经历:“印象中,吕侃对委里的规划编制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都非常熟悉,貌似每个议题,他都能侃侃而谈,提出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很多也被领导认可。”

计利当计天下利,此生无憾对苍生。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是吕侃的工作情怀,也是众多发改人、环资人的职业情操。

一心为公尽赤诚

在领导和同事眼中,吕侃始终保持着炽烈饱满的工作热情与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总能极其出色地完成份内份外的各项任务。其实,很多时候他是在带病坚持。

吕侃的病情要追溯到2019年。担任环资司综合处处长期间,吕侃颈部左侧肿块快速扩大。综合处任务繁重,他怕耽误工作,不愿抽出时间就医检查,仍加班加点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绿色产业发展等领域工作。2019年5月被调整至新成立的绿色发展推进处任处长,6月接受手术,但已是整整拖了半年。“在查出患有黑色素瘤后,他又带病谋划新处室发展,几乎没有因病而多加休息。”环资司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处一级主任科员赵怡凡回忆道。

面对高度恶性的肿瘤,经历多种治疗方法,他除请假去医院检查治疗外,坚持按时按点上班,还经常主动承担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吕侃每次定期检查都选择用周末的时间,用他的话说——“这样就可以少耽误两天工作了”。“他真正把环资工作当作全身心托付的事业。”环资司二级巡视员宋常青感叹道,“当看到环资工作在他的努力下能取得一点成果,他会有种发自心底的快乐;当被委以重要任务时,他是摩拳擦掌、眼神发亮的,我们从未见他面露难色——他是由衷地热爱这份事业,在我看来这也是他一切行为和选择的基础。”

2022年3月,医院告知吕侃靶向治疗药物失效,病情恶化,肝部、大脑及骨多处转移。医院建议不再进行化疗,改为中医保守治疗维持生命。

“我记得,3月2日陪他就医时,给医生出示的是他一个多月以前的透视片,并说他这一个月一直在上班。医生看完表示这种身体状况下是绝对不可能工作的。”环资司水节约和保护处处长金明红回忆道,“得知吕侃真的在坚持上班后,医生难以置信地说:‘他的癌细胞不仅发生了骨转移、脑转移,肝脏也几乎全部转移,这种痛苦是无法想象的。你的同事太伟大了!’”

就在去世前一个月,吕侃还坚持完成重大调研任务,到陕西出差并高质量完成调研报告。“难以想象他究竟承受了多大的痛苦。但他从未向我们有所表露,也没提过任何要求。”赵鹏高感叹道。2022年年初,吕侃调任节能和能效处处长。节能处二级主任科员袁阳回忆与吕侃共事的最后三个月时说:“吕处一直声称自己是腰椎间盘突出,从未跟我们提过癌症的事,依旧加班加点地工作。以至于很多时候我们都有一种错觉:他的病是不是快要好了?”

“后来我才知道,在生命最后三个月里他基本没有怎么睡觉,疼痛让他根本无法躺下。他是靠常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在支撑。”金明红感慨万千。“今年年初时他已经很瘦了,坚持治疗的同时心里也知道自己病情恶化,但多次叮嘱我不要告诉大家他的状况,不能让大家分心。”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重大变故,吕侃从未流露过悲观或痛苦的神色,一边与病魔顽强斗争一边投身工作。当得知时日不多时,他特别遗憾很多工作无法继续完成:“我们还谋划了那么多的工作,没想到我身体好不了了……”

与病魔抗争的最后阶段,吕侃时刻盼望着回到工作岗位,为发展改革环资工作再贡献一份力量。对前来看望他的同事,他最先提及的都是工作。“最后我和同事去家里看他,他拉着我的手,说的第一句话是‘报告怎么样了?’当时,我的眼泪‘唰’一下就流下来了。”楼鹏康回忆。

直到去世的前一天,吕侃还让家属给他一份工作文稿进行研究。弥留之际,他断断续续说了很多工作上的话,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用生命赴使命,以“无我”之境,怀为民之心,行有为之事。吕侃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宅心仁厚得人心

厚道、无私、真诚、朴实,这是谈到吕侃的为人处事时,大家提到最多的词语。

“宅心仁厚”是同事对吕侃的一致评价。“他几乎都是在为别人着想,没有一点为自己考虑。哪怕受了委屈也毫无怨言。”刘琼说。

吕侃对环资事业的情怀以及对后辈的宽厚常让同事自愧不如。“他常对我感叹司里的后辈有多优秀:‘有他们在,环资事业真有希望啊!’那种真挚的喜欢与支持是发自肺腑的。”金明红回忆道。

对处里同志而言,他不仅是一位处长,更是一位兄长、导师,大家总喜欢叫他“侃哥”。和他在一个处的同事,无一不对他称赞有加,其缘由就是“以身作则”四个字。“侃哥对工作的那种刻进灵魂的责任感,至今时常给我鞭策。”原环资司借调干部木其坚说,“他如同我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无时无刻不在指引我。”

回忆起与吕侃共事的日子,木其坚感慨颇多。“遇到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吕处总是鼓励年轻同志与自己‘背靠背’出提纲、想思路,激发年轻同志主动思考的能力;文稿拟成后,吕处又会带着年轻同志逐字逐句修改文稿,让年轻同志体会到公文中的‘细微之处见精神’;文稿得到领导肯定时,吕处从不居功,反而总会为年轻同志请功。”木其坚回忆道。

吕侃的好口碑、好名声也早已传出环资司。委内其他司局中,但凡与他打过交道的人,对他都是交口称赞。在各委属单位、行业协会,接触过他的人都会对他竖起大拇指。他还特别善于团结同志,凭借着人格魅力,协调其他部门共同凝聚起绿色发展的合力。

“他生活中其实面临很多困难,但从不愿给别人添麻烦,永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金明红说。吕侃家庭条件并不宽裕,家中上有七十多岁母亲需要赡养,下有一年幼独子,身体变故使家庭经济负担更重,他对家人关心备至、深感不舍,但从未给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为人始终两袖清风、廉洁自律。

“吕侃同志的一生,是执着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的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好同志、好朋友。”刘德春在吕侃告别仪式致辞时这样说道,这代表了所有人的心声。

“侃哥走后,我和同事在处理节能处工作时常常会想,如果侃哥还在情形会是怎样?毕竟再难的工作他都能搞定。”楼鹏康说,“与侃哥共事的经历是我人生中无比宝贵的财富,他的工作经验、精神品格值得我们这些后辈反复学习并传承下去。

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斯人已逝,精神长存。一代又一代发改人将继续躬身为桥,挺身为梯,薪火相传,全力以赴投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事业中。这或许就是对吕侃最好的缅怀与纪念。

责任编辑:王小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