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启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 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打造产业新高地
摘要:《行动计划》的制定紧密对接国家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精神,并结合河北省情实际,聚焦产业、教育、科技、民生、治理等重点领域,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全面赋能省内八大重点产业,并深化京津冀区域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的协同发展。
中国发展网讯 刘珊珊 记者张晶报道 10月10日,河北召开《河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发布会,并于近日印发实施。此举旨在充分发挥河北在算力规模、产业基础、应用场景及市场空间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着力建设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和融合应用高地。
《行动计划》的制定紧密对接国家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精神,并结合河北省情实际,聚焦产业、教育、科技、民生、治理等重点领域,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全面赋能省内八大重点产业,并深化京津冀区域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的协同发展。
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段占东在介绍,《行动计划》起草过程中遵循了“三个坚持”原则:一是坚持贯彻落实国家部署,确保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人工智能+”行动等重大战略在河北落地生根;二是坚持与河北实际相结合,优先在示范效应强、数据基础好、应用价值高的行业,如钢铁、化工、汽车制造、医药健康等领域开展创新性应用;三是坚持创新融合发展,通过创新应用场景引导资本、人才、技术等优质生产要素向河北聚集,加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为确保“人工智能+”行动在河北扎实有效推进,《行动计划》系统规划了三方面的具体举措:
一是推动重点领域深度应用。围绕钢铁、化工、汽车制造、机器人、新能源、农业、教育、医药健康等关键行业,计划组织实施百项“人工智能+”示范项目。例如,在钢铁行业,将聚焦高端新材料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过程控制等环节,支持企业开发应用行业大模型;在新能源领域,则针对风电场智能监控、光伏运维优化、储能全周期管理等场景,支持相关企业开展风电场风速风向精准预测、光伏电站自动清洗等关键技术攻关。
二是强化创新应用示范引领。依托省内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的区域优势,着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引领区,促进人工智能技术规模化落地应用。重点支持雄安新区、廊坊等地强化人工智能研发能力,打通算力、数据、模型及应用的全链条环节,力争在重点区域和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同时,鼓励石家庄、保定、唐山、张家口等地,充分利用其应用场景丰富、数据标注基地成熟、算力中心聚集等特色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融合。
三是夯实支撑能力体系建设。多措并举强化基础保障:在算力供给方面,积极推进张家口—廊坊算力供给廊道建设,加快打造环京地区智能算力集聚区,并推动建设服务京津冀的公共算力服务平台,鼓励政府、高校院所、医院、小微企业等通过云服务使用智能算力。在数据资源方面,计划推出一批高质量数据集和语料库,促进可信数据空间运营者与数据服务方开展合作,加快保定国家数据标注基地的建设步伐。在平台搭建方面,将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在企业培育方面,梯度式引育一批科研实力雄厚、竞争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领军企业,同时孵化一批科技属性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育方面,将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保障、职业支持与人才评价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智力支持。
《行动计划》的出台,标志着河北省在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推动经济社会智能化转型升级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将为河北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智能”动力。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