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山西左云县依托生态优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2021-03-11 16:34 中国发展网
县域经济

摘要:“全县财政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连续两年在9个乡镇87个行政村种植沙棘4.9万亩,全县628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5名边缘户人头1亩沙棘,以股权入股合作社。进入盛果期后,村集体每亩可收入500元,带动所有贫困户和边缘户每人每年至少增收3000元。”县扶贫办主任赵虎说。

中国发展网,近年来,山西左云县立足资源禀赋,不断厚植生态底色,培育绿色动能,围绕建设“绿水青山”,铸就“金山银山”主题,抓细做实“左云绿、左云蓝、左云清”三色文章,坚持绿化彩化财化一体提升、治山治水治气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治理,形成了“养护绿水青山——转化绿水青山——共享绿水青山”的良性循环,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成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强大引擎。

聚焦“左云绿”兴起绿色产业

如今,行走在左云,宛如走进了一块如花似锦的地毯,春来,春芽吐芳,四野清香;夏至,花团锦簇,嫩绿滴翠;秋季,昊天高远,层林尽染;冬临,银装素裹,野趣无艮。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铸就了该县长城为琴、绿树作弦、蓝天当纸、大地为墨写就的绿色传奇,也造就了无公害小杂粮,生态肉羊、苦乔健茶、沙棘饮品等一大批康养食品;全年平均4.2度的气温,88.8万亩的森林拥有量,45.03%的林草覆盖率,成为避暑休闲、度假体验、感受乡野别趣的天然“绿色氧吧”。如何把生态环境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该县聚焦“左云绿”,大力发展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加快形成产业规模效益和特色品牌优势。

——持续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左云地处塞北黄土高原,养殖特别是养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该县借助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建设契机,大力实施畜牧振兴工程,2020年全县羊养殖量达40余万只,直接带动贫困户通过出售羔羊、肉羊、饲料、牧草等稳定增收。在三屯白羊牧歌养殖园区,养羊大户李全忠正精心饲养着这里的羊“宝宝”,喝着干净的自来水,吃着富含营养的青储玉米秸秆饲料。“科学饲养效果就是好,每年能出栏4到5批,比普通散养提高了两倍多,收入也翻番增长。”

6048a0e89f5f1

“自从改良了品种,这几年马铃薯产量一年比一年高,农民收入也越来越多。”张家场乡梅家窑村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董二文激动地说。该县把打造优质“左云土豆”品牌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主要产业来抓,持续巩固“全省马铃薯产业示范基地县”建设,培育了京奥、蓬勃等5个优势马铃薯产业基地,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7万亩以上。

在传统产业发展中,该县以有机旱作农业为方向,不断壮大杂粮产业,做大规模,实现集约化发展。全县杂粮播种面积稳定在23万亩左右,雁门清高、亿源升等老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持续壮大,白羊大地等新生企业异军突起,畅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了农民增收。此外,该县连续多年探索中药材扶贫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建成千亩以上示范片3个、百亩以上示范片20个,覆盖有贫困人口分布的村51个。

——持续壮大特色原生态优势产业。“按照县里的规划,连续二年我们乡一共种植沙棘4605亩。这一片是去年种的1994亩沙棘,已经都成活了,再过两年挂了果就有收益了,等满5年进入盛果期后,农民的收入就更高了。”张家场乡党委书记樊忠指着面前的一片沙棘地,满怀憧憬地对记者说。

左云县是全省沙棘种植优生区。近年来,左云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寻求生态治理与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新方法、新举措,把发展沙棘产业作为壮大生态资源、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工程来抓,大力实施“人头一亩”沙棘扶贫特色产业。县里出台了《扶持沙棘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沙棘种植示范基地实施方案》,按照“政府扶持、示范带动、合作社引领、贫困户参与、逐年扩大”的思路,培育和发展沙棘经济产业。

“全县财政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连续两年在9个乡镇87个行政村种植沙棘4.9万亩,全县628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5名边缘户人头1亩沙棘,以股权入股合作社。进入盛果期后,村集体每亩可收入500元,带动所有贫困户和边缘户每人每年至少增收3000元。”县扶贫办主任赵虎说。

——持续拓展光伏新兴产业。“我们家2016年安装了15.7千瓦的光伏发电板,你可别小看这一块块蓝板板,这几年可没少给咱挣钱呢,今年二个我又收入将近2000元,真是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啊。”鹊儿山镇青疙瘩村贫困户于罗成激动地对记者说。

左云县地处塞北黄土丘陵区,有着优质的光照资源,全年光伏发电有效时间达1600多小时,且荒山荒坡广阔,发展光伏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该县把光伏扶贫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阳光工程”来抓,走出了一条“一次投资、循环发展、长期受益”的新路子。

在发展光伏扶贫产业过程中,县政府为每户贫困户补贴1.5万元,安装3000瓦—5000瓦光伏发电板,县财政累计补贴资金2000多万元,惠及贫困户1206户,平均每户每年可增收2000元。同时,全县8家光伏、风电企业共租赁小京庄乡、店湾镇、水窑乡等5个乡镇40个村的3.07万亩土地,共应支付村集体租金3.37亿元,目前已按时支付租金5578.48万元,稳定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聚焦“左云蓝”壮大文旅产业

“忙是忙点儿,但收入还不错。”今年“春节”长假可把邓玉祥忙坏了,但也赚了个盆满钵满,摸着鼓鼓的腰包,邓玉祥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邓玉祥是管家堡村“天然居客栈”的店主,依托明长城旅游资源办起农家乐,实现了增收致富。

6048a0ebed2f3

近年来,左云县紧紧抓住山西打造长城旅游板块的契机,以摩天岭风景名胜区为依托,以建设“长城故乡、京西避暑胜地、自驾游目的地”为目标,把“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美食”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提升乡村旅游品位,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同时,该县吸收社会资本1500余万元,建设三屯夏都、小河家口和管家堡月华池三个写生基地,带动周边农畜产品销售和农家乐发展。连续几年举办的国际自行车赛事更是让左云县名声远扬。如今,在左云,登长城、观古堡,欣赏地方戏剧、品尝地方小吃……每年前来旅游观光、影视创作、绘画写生的游客络绎不绝,“旅游+”产业不仅助推了县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且鼓起了百姓的钱袋子。

围绕“生态+运动”,积极承办国家级自行车公路赛等各类特色体育赛事,加快建设各类竞技体育职业联赛左云站点。围绕“生态+经济”,积极推进青少年夏训基地项目建设。依托通用机场项目发展通航产业,积极引进老年健身、理疗、康复等企业,推进老年康养教育产业发展。围绕“生态+文创”,通过互联网平台、AR、VR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催生长城文化风情和科技运用相结合的新业态。扶持发展油画写生、摄影艺术等文化产业。积极培养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特色文化传承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表演和展示活动,带动旅游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拓展。围绕“生态+农业”,全力打造不同季节、不同主题、不同感受的现代农业项目。围绕“生态+康养”,加快构建现代中医药、绿色健康食品、健康养生旅游、医疗卫生与养老、运动健身“五位一体”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今年年初,该县提出了“设市先行、五区并进”的发展定位,其中“生态文旅体育融合引领区”就是其一。将以生态为依托、文化为内涵、旅游为目的、体育为载体的产业融合发展理念,按照“大产业、大融合、大建设”的发展路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景点打造、旅游网络融入、服务体系构建、文旅品牌创立,推动资源聚合、项目联合、产业融合、体验结合,形成“互联网+生态+旅游+文化+赛事”的融合新业态,使左云成为华北地区旅游休闲、现代康养和自行车赛事最佳举办地。去年,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县与华舰体育控股集团、广州美雅途公司共同投资的自行车整车生产线正式投产,体育运动与体育产业实现了有机融合。目前,该县在长城沿线先后建设了夏都、月华池、小河口3处规模较大的写生基地,中央美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等多家省内外院校与各写生基地签署了校地合作协议,山西省自行车运动协会、山西击剑协会、大同市自行车协会等体育运动协会在该县都建有训练基地,盛夏季节各写生基地常出现一位难求的现象。在绿色牵引下,近年来,左云县生态旅游业收入年均达到25%,且呈现出逐年增长之势。受益于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了42.3%,并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深度融合。

聚焦“左云清”牢守绿色底线

为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该县围绕提升“清”培育发展优势,坚决做到对生态建设成果的高标准保护。2020年,左云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338天,主要河流水质优良率达到了98.5%,“绿水青山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

今年春节假期,位于十里河畔的三兴农牧专业合作社,村民闫财守着草莓大棚乐开了花:“今年的草莓市场行情每天见涨,来采摘的游客把能摘的都几乎摘了”。从腊月二十开始到正月十五,每斤50元,两个大棚的头二茬草莓不到一个月就卖光了。在黄土地上土里抢食了大半辈子的闫财,2018年后主动参加县里组织的种植培训,拿出积蓄和退耕还林款承包了二幢塑料大棚种植草莓,每年纯收入超6万元。“今年又承包了4个大棚,收入肯定会更多”。闫财高兴地说。这是左云县依托生态优势,做强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

守护绿色家园,左云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在“治”和“管”上下功夫,织牢制度篱笆,层层压实生态责任,以严厉举措守护绿水青山。作为全国重点产煤大县,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铁腕治污,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走“减优绿”之路,突出挖煤、治汽、减排、抑尘、取缔“小土散”等措施,引导全民参与,打造天蓝气爽的美丽家园。县委、县政府出台了《生态红线保护问责办法》,强化生态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压实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责任,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给绿水青山记下了一本放心账、明细账、明白账,使各类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到IV类,空气质量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前茅。

十里河水域是全市十里河流域的一部分。近年来,该县大力开展了“十里河水质保护工程”,生态护岸、湿地建设、河道生态修复……,对全县生态支撑和水源涵养起到了重要作用,构筑起了修复、治理、保护之防线。为了树牢水源保护刚性约束,把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工作纳入了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体系,严格落实“河长制”,实行河道管理员制度,全力下好完成生态环境保护“一盘棋”,实现了由“九龙治水”向协同保水的转变。为阻断源头,严格环境准入,维护水生态安全,实行了全域禁止水环境高污染行业产业,逐步取缔了56家小散乱企业,编制了《左云县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建设规划》,划定了生态保护区。

“水质好了,县里建成的十里河湿地生态公园,一泓净水的好生态,来这里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多,成了我的聚宝盆。每年可以给我带来6万多元的纯收入”。家住十里河畔,经营五年多“农家乐”餐馆的农户老张说。(王冠霖  解晋  任键  温天福)

责任编辑:李振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