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我国产业在恢复增长中加快转型升级

2021-07-22 10:54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宏观经济政策准。我国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政策操作精准有效,把握政策时度效,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货币政策上,上半年,广义货币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6%、11.0%。

 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增强,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创新产出大幅增长。上半年,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量达8196件,是2019年同期的2.82倍。图为江西赣州综合保税区里的一家集成电路企业生产车间。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程晖/摄

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增强,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创新产出大幅增长。上半年,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量达8196件,是2019年同期的2.82倍。图为江西赣州综合保税区里的一家集成电路企业生产车间。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程晖/摄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今年以来,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产业经济呈现迅速复苏态势,加速向疫前常态化水平回归。面对仍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国产业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改变,转型升级的步伐没有停滞。

上半年产业转型升级呈现五个主要特征

盘点上半年经济运行,我国产业经济总体处于较快恢复增长轨道,呈现转型升级的积极变化。

复苏势头良好。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3%,与疫情前(2019年,下同)同期增速的差距由今年一季度的1.3个百分点缩小至上半年的0.8个百分点;工农业复苏强劲,农业、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4.3%、6.1%,分别高于疫情前同期1.2、1.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4.9%,低于疫情前同期2.3个百分点。

结构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朝着合理化、高级化方向持续演进,技术含量比较高、附加值比较高的行业增长较快。上半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4.55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0%;工业领域,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6%,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出1.2、6.7个百分点,带动工业生产和结构调整。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9%,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实现了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要求;服务业领域,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17.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推动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

创新动力增强。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增强,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创新产出大幅增长。上半年,全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33.9万件,比疫情前同期增长了42.1%,企业发明授权量增长了48.0%;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量达8196件,是2019年同期的2.82倍。产业改造升级也在加快,新产品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3.5%,两年平均增长14.6%,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商务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等行业投资尤为迅速,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高技术产品产量高速增长。在内生转型升级和应对外部风险压力的双重驱动下,企业自主创新与扩大内需形成有力支撑,创新产品供给与本土市场需求之间的良性互动越加紧密。

数字赋能提速。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产业复苏和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程度加深,新的生产组织模式使企业更好实现用户需求与制造体系的无缝对接,达到降成本、增效率、延链条的效果。到今年3月底,我国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2.1%和73%,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总数达到7300万台,工业App突破59万个。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提速酝酿新增长亮点,网络消费持续火热,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在线健身等新业态加速崛起,既方便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生产生活,又创造了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消费新热点。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3.7%,比疫情前同期提高了4.1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

质量效益改善。去年疫情严重冲击导致生产要素无法自由流动,造成部分产业链供应链中断,市场机制出现暂时性失灵。随着宏观政策科学精准、疫情防控精准有效,市场经济的调节机制恢复正常状态,市场需求稳定恢复,供求关系明显改善,再加上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上升,效益效率明显好转。今年二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4%,处于历史性高位。今年以来,工业产品销售率维持在97.1%以上水平,产销衔接良好。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两年平均增长21.7%,单位成本费用下降,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11%,创下了近年来最高水平;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倍。

下半年产业稳中有进具备三大坚实基础

全球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不确定性较大,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仍然面临重大挑战,服务业增长尚未完全恢复,工业复苏不均衡性突出,上游原材料价格上升以及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将导致制造业增长边际放缓、经营利润下降,产业恢复基础还不巩固。总的来看,我国坚持稳中有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下半年产业经济将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疫情防控局势好。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各国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恢复经济正增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恢复常态化运行,彰显出“中国之治”的优越性,成为国际资本“风雨中的安全港”。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贸易额、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28.1%、28.7%。截至7月15日,我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14亿剂次,约50%人口已接种,无论在剂次上还是覆盖人群上,都居于全球首位。疫苗加速接种和普及将刺激消费活动并提振市场信心,为产业平稳运行提供重要保障。

经济发展韧性足。我国是一个同时具备广阔国土、众多人口和庞大经济体量的大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内需潜力巨大。疫情给需求和供给带来的冲击是局部性、暂时性的,无法撼动中国市场自我良性循环体系。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7%,消费持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我国拥有门类齐全、独立完整、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和丰厚的人力人才资源,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良好竞争优势,经济发展回旋余地大、韧性足。超大规模优势和产业体系完备优势,使得国内市场足够容纳一批相同类型的企业,彼此之间通过激烈竞争首先在国内形成一批规模大、有品牌、质量好、创新强的大企业,再参与到全球大市场的竞争中去;创新技术也容易达到市场化规模化应用的盈亏平衡点,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推广普及,更好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宏观经济政策准。我国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政策操作精准有效,把握政策时度效,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货币政策上,上半年,广义货币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6%、11.0%。为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7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财税政策上,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提高到15万元,将运输设备、电气机械、仪器仪表、医药等制造业企业纳入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范围;价格调节上,采取调整进出口关税、加强储备调节、强化市场监管等多项措施,确保大宗商品保供稳价,遏制价格不合理上涨扰乱正常生产秩序。宏观政策精准有效、持续发力,有利于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增加创新投入,加速转型升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 洪群联

责任编辑:唐雅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