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甘肃陇南:农科所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2022-04-07 15:39 中国发展网 刘治学 刘国庆 王斌

摘要:在宕昌县理川镇哈竜沟村担任首任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长的张志刚,指导村上新建大棚,引进种植木耳、香菇食用菌,探索产业发展“无中生有”,如今,食用菌产业遍地开花,已成为宕昌县富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刘治学 刘国庆记者王斌报道   早春的甘肃陇南市宕昌县岷江两岸,桃红柳绿,生机盎然。在该县官亭镇王家村大黄种植示范基地,陇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服务队正在忙着给农民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技服务,解决农民种、养、加等环节中遇到的实际技术难题。

近年来,陇南市农科所整合培训资源,分类型、分层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组织专家团队走上讲台,围绕种植、养殖、加工、农村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探索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新机制,建立完善“党支部+专家+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推动科技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以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示范岗创建 让党徽在农业生产一线闪闪发光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陇南市农科所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开展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结合驻村帮扶工作,在宕昌县农业生产一线设置党员示范岗,指导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致富,10多名党员代表在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亮身份、当标兵、做示范。

今年春耕生产中,农科所抢抓农时,“把党支部建在田间,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地头”、建立“党员责任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比奉献、比一线、比创新”,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风采。

藏粮于地“高标准” 提档升级“解愁盼”

3月中旬,陇南市农科所党委委员、副所长张志刚带领党员科技人员赴王家村建立党员试验田,开展科技示范工作。科技人员现场开展了中药材标准化栽培培训会,农科所党员、副研究员潘水站从选良种、深穴植、强管理、重加工等方面详细讲解了大黄标准化栽培技术,并现场演示挖穴和种苗的放置方法。同时,为有效指导该村发展中药材产业,农科所种植两亩党员示范田,在深穴栽植、增施有机肥、凹凸棒肥效试验等方面开展研究和示范,大黄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新型有机肥凹凸棒的推广积累数据。

通过中药材种植生产管理、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讲解和手把手教学,进一步提升了60户药农科学种植和管护中药材的能力,为王家村建立千亩中药材基地,助推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陇南市农科所坚持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持续在助力乡村振兴上下功夫,组成科技特派员队伍,深入到宕昌县帮扶点理川镇寺巴村、哈竜沟村,官亭镇王家、杜家、大村食用菌、中药材、冬小麦、马铃薯示范基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生产,提供科技指导,解决农民种、养、加中遇到的技术困难和问题。同时在西和县何坝镇马寨村开展与甘肃省农科院合作项目半夏种茎异地扩繁试验,为推进陇南市农业优质、高效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强有力助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陇南市农科所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开始,通过引进试验、筛选推广、杂交选育等方式,开展冬小麦、马铃薯育种工作。经过几十年几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辛勤耕耘,共育成武都系冬小麦新品种23个,马铃薯新品种9个,玉米新品种6个、中药材新品系4个,其中冬小麦“武都16号”、马铃薯“武薯5号”等6个品种分获地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实施完成各级各类科研、推广项目46项,其中获农业部一等奖1项,获省级一、二、三等奖34项,地级成果奖12项,为陇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宕昌县理川镇哈竜沟村担任首任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长的张志刚,指导村上新建大棚,引进种植木耳、香菇食用菌,探索产业发展“无中生有”,如今,食用菌产业遍地开花,已成为宕昌县富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陇南市农科所党委书记党小锋表示,下一步,将积极争取《陇南市农业科研基地建设》项目,建成大田试验地、科研实验室、种质资源库、成果展览厅、智慧温室及试验基地,配套相关设施和辅助设备,确保将基地建设成为农业综合科研试验基地、农业全程机械化科研试验基地、农产品加工技术科研试验基地,更大的发挥陇南农业科技人员的能动性,强有力的助推陇南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