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汕头市打造镇邦路美食街 百年老街焕发新生机

2022-09-19 19:53 中国发展网 罗勉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罗勉报道  从汕头市有关方面了解到,当前,汕头市紧扣产业布局,以抓工业、建产业的思路,系统谋划、凝聚合力,奋力推动潮汕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汕头市小公园片区,规划打造镇邦路美食街,使其成为“潮玩潮乐潮食”基地,力促潮汕美食和文化融合发展。

为重燃商业老街焕发出新的生机,汕头市规划打造镇邦路美食街,引进潮汕特色美食,打造集餐饮和文化展示、文化创意、文化交流等于一体的潮汕菜特色品牌展示场所,将进一步点亮夜间经济,为海内外潮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注入新活力,助力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有很多美食都是分散在小公园片区里面,现在打造美食街,就能够更好地让外地游客有‘一站式’体验,尝到汕头的粿品、粽球等传统美食,美食街还要注入潮汕美食文化、红色文化、侨文化等元素,让海外拼搏的华人华侨和广大在外乡亲回到这里能够找到儿时的美食记忆,将整个小公园开埠区带得更火更旺,成为活化小公园片区的示范工程。

汕头美食驰名海内外,是响当当的文化符号和国际名片。汕头市小公园片区是上世纪30年代“老汕头”经济繁荣的象征,是“百载商埠”的历史见证。当时,开埠后的汕头城区形成小公园、“四永一升平”、“四安一镇邦”三大商业网,而“一镇邦”指的就是镇邦街。在这一条小小的街巷里,就集聚着3家百货公司,还分布着学校、商铺、批馆和银庄等。当时筑路就是为了保护城市的边缘,故命名‘镇邦’,由于靠近码头,潮阳、揭阳、大埔、梅州的人们来到这里聚集成市,就开了不少店面,那个时候,全国的电话普及率极低,装电话者必是大行铺,而当时整条镇邦街都是商铺,电话户分布均匀,由此可见旧时镇邦街之繁华。

正是在这商贾云集、百业并存的掩护下,1930年底,中共中央交通局才在镇邦街7号建立了“上海中法药房汕头分号”作为交通局直属交通站,护送大批干部安全进入中央苏区,还承担起输送军需、民用物资的重要作用。这段红色革命历史,也为商业老街增添了浓厚的红色印迹。

从“镇邦街”到“镇邦路”,随着商业氛围和商业效应持续扩大,同样在1930年,镇邦街便沿西南方向延伸扩建,形成了镇邦路,也就是如今的镇邦片区,作为连接小公园核心街区与西堤片区的重要节点,在汕头埠繁荣发展的带动下,历史上的镇邦片区洋杂百货、棉布绸缎等零售商店相当密集,从周边甚至更远的“担八索”(挑担)的生意人常常会在这里投宿。

民国时期,镇邦路只有皇后行、大丰行两家较大商行,其余是收找业和中小型的干鲜果、日杂、药材业以及客栈业。1956年之后,镇邦路的建筑物多改为住宅,有数家旅店和饮食店。1962年,受海平路农贸市场的辐射,镇邦路住宅冒出不少糖烟酒杂货店。1980年之后,镇邦路开了不少饮食店,海墘内街至海平路地段成为水产市场早市。

汕头在很久以前就是全国有名的‘不夜城’了,镇邦路的业态比较杂,并且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经营内容,当年还形成了汕头较早的夜市,夜市很活跃,主要是粿条面,还有经济饭菜,经常都可以看到食客要排队。

镇邦路连续统一的骑楼建筑依然存在,一些老街招还依稀可见,这片商贸旺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珍贵的红色革命烙印,至今仍为老一辈人津津乐道。时光流转,走进新时代,小公园开埠区修复改造二期工程项目加快推进,随着镇邦路(海平路-德兴路)改造完成,镇邦片区也历久弥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以潮汕美食为主业,客栈业为副业,间以水果饮料、其他地方美食为配衬,丰富美食街业态,同时保留住唤起昔日记忆的元素,体现出老汕头埠的历史文化特色,真正打响城市品牌,盘活一座城市。

责任编辑:吕娅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