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宕昌哈达铺当归获得“地理护照”千年药乡再添金字招牌
摘要:这是继"宕昌黄芪""宕昌党参"之后,该县中医药产业斩获的第三个国家级地理标志认证,为陇南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发展网讯 岷山云润千层绿,陇药潮生万里香。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核准"哈达铺当归"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标志着产自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北部十三个乡镇的道地药材,获得国际通行的"地理护照"。这是继"宕昌黄芪""宕昌党参"之后,该县中医药产业斩获的第三个国家级地理标志认证,为陇南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岷山秦岭交汇处孕育道地品质。宕昌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达26.5万亩,育苗基地2万亩。认证保护区域横跨宕昌县北纬33°46′至34°23′、东经104°01′至104°48′之间的生态秘境,涵盖哈达铺镇、阿坞乡等13个乡镇的176个行政村。这片地处岷山山系与西秦岭交错地带的特殊区域,平均海拔2300米,年降水量600毫米以上,昼夜温差达15℃的立体气候,配合富含有机质的山地棕壤,形成了当归"主根粗长、侧根稀疏、油润芳香"的独特品相。经检测,该产区当归挥发油含量达0.58%、阿魏酸含量0.098%,均显著高于国家标准。
“千年药乡”开启产业升级新篇章。在哈达铺镇拉路梁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药农赵志强正为自家当归更换新式溯源标识。"现在每袋药材都有专属'身份证',扫二维码就能看到种植户信息、农残检测报告。"据宕昌县中药材服务中心主任介绍,全县已建成22个追溯监测点,构建起"种苗繁育-规范种植-精深加工-溯源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
地标保护构筑发展护城河。根据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今后只有产自划定保护区的当归,经甘肃省知识产权局指定机构检测合格后,生产企业方可向宕昌县市场监管部门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识。联合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护标行动",严打冒用、伪造专用标志行为,目前已对37家中药材经营主体完成地标使用备案。
作为红军长征"加油站"的历史重镇,哈达铺正借力地标认证重塑产业版图。
宕昌县现代农业(中药材)产业园管委会庞学义介绍道,园区始终围绕企业需求,精准落实各项保障要素。通过整合涉农专项、东西协作、县级自筹等各类资金,累计投入高达6.4亿元,在短短两年内就完成了水、电、路、网、污水处理及部分生产厂房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同时,成立了专业的招商项目服务专班,在企业用地报批、项目落地、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提供全程跟踪服务,靶向解决企业实际需求,让企业能够安心发展、无后顾之忧。目前,园区新落地招商项目8个,已建成投产3个,入驻各类经营主体突破200家,产业集聚效应正加速显现,成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近年来,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美誉的宕昌县,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将中医药产业确立为富民强县的核心支柱产业。宕昌县现代农业(中药材)产业园已初步构建起集种苗繁育、标准化种植、加工仓储物流、科技研发服务、药旅康养等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现代化发展格局。这一格局的形成,有力带动了4.2万名群众投身于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了增收致富。据统计,园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74元,其中中药材收入占比高达60%,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当地百姓的致富金产业。
宕昌县委副书记张文厚说:“我们依托资源禀赋,规划建设‘一核一带三区多点’现代农业(中药材)产业园。我县将以深入推进‘六争九提三突破行动’为契机,奋力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上争标杆,聚力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将园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道地陇药种苗繁育与集散中心、全国道地陇药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道地陇药精深加工与产品创新中心、西部地区中药材仓储物流枢纽、全国药旅融合发展新高地。”(宕昌县委宣传部 刘国庆)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