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宁德时代的三个关键词看上海车展之变
摘要:过去,车展主要看“车”,从外形到内饰,从发动机到油耗。如今,车展更是看“创新”,汽车产业链上的技术突破令人振奋。这从宁德时代新品中可见一斑。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崔立勇
2025上海车展迎来了40年的历史节点。过去40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变化翻天覆地,上海车展同样今非昔比。
过去,国外品牌和合资巨头是车展当之无愧的主角。如今,中国自主品牌站上绝对C位。中国已经连续16年位居全球汽车产销第一,连续10年位居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
过去,国外品牌将车展视作抢占中国市场的重要渠道,那时中国汽车工业积极“请进来”。如今,外资企业正以“深度本土化”重构与中国市场的关系,加大与中国企业的协同创新。多家中国车企更在车展上透露海外市场发展规划,彰显“走出去”的决心。
过去,车展上满是传统燃油车。如今,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科技公司在车展上百花齐放。索尼、英特尔等近5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首次参加上海车展,全面展现汽车工业与消费电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过去,车展主要看“车”,从外形到内饰,从发动机到油耗。如今,车展更是看“创新”,汽车产业链上的技术突破令人振奋。这从宁德时代新品中可见一斑。
宁德时代在上海透露出的信息凸显三个关键词。
第一是“安全”。在不断提升电量和加快充电速度的同时,宁德时代一直将安全视为前提和关键。
在电动车蓬勃发展的今天,安全仍然是车主最关心的话题。相较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在安全性能上展现出更多优势,可以从材料体系层面提升电池稳定性。宁德时代纳新动力电池面对电钻穿透、电芯锯断、多向挤压的极端滥用测试,不起火、不爆炸,强调的就是安全。
安全也是骁遥双核电池之所以成“双”的原因之一。当车辆遭遇极端外界损坏导致单侧结构受损时,无损结构区域能够依托立体桁架结构,维持正常结构功能,即使单舱物理失效,仍可保障车辆以一定的安全速度继续行驶。
在上海车展上,宁德时代磐石底盘亮相,实现时速120公里超高时速下正面中心柱碰不起火不爆炸,直面行业痛点。
第二是“需求”。不难发现,宁德时代在进行技术叠加的同时,更加看重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个性需求。骁遥双核电池目前提供的钠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三元电池的不同组合,其实是为用户在续航、成本、动力等方面不一样的需求提供了更多选择。
第三是“长远”。宁德时代钠新电池首次将钠离子电池推向大规模量产,将有效降低对锂资源的依赖。
钠元素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海水中,全球分布广、开采易、成本低。相比之下,锂资源仅占地壳储量的0.0065%,且超过七成集中于南美“锂三角”等少数区域,极易受制于国际供应链博弈影响。从某个角度看,钠新电池也是在降低“卡脖子”风险,为构建本地化、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开辟路径。
而且,钠电池不仅在资源开采、使用阶段具备天然环保属性,更可通过极片直熔再生、无毒材料使用等方式实现更高效率的回收路径,显著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全球每3辆电动汽车就有1辆搭载宁德时代的电池产品,但是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上海表示,不希望宁德时代被定义为电池制造商,而是希望被称作新能源产业的开拓者。
的确,从钠离子电池的量产可以发现,宁德时代力图打通从原材料、制造体系到应用端的完整产业链,通过技术突破推动产业跃迁。
观察上海车展,既要看新车、看配置,也要看技术、看趋势,甚至跳出汽车看汽车。无论是在动力电池还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企业发展的前方没有清晰的路牌指引。中国企业的创新之举,正在探索汽车产业发展之路,也将为全球汽车界树立起风向标。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