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上的“诸葛会”:嘉鱼县蔬菜产业调研记
摘要:4月2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诸葛会”在嘉鱼县新街镇的菜畦间展开。嘉鱼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秀群率蔬菜产业代表小组及人大代表,踩着田埂深入多个产业基地,在泥土气息中问诊蔬菜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把脉搏”“开良方”。
中国发展网讯 4月2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诸葛会”在嘉鱼县新街镇的菜畦间展开。嘉鱼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秀群率蔬菜产业代表小组及人大代表,踩着田埂深入多个产业基地,在泥土气息中问诊蔬菜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把脉搏”“开良方”。
基地走访:在田间地头寻良策
乡名堂蔬菜瓜果合作社里,负责人张道兵手捧新种的黄瓜介绍:“抗病品种让产量提升了20%!”代表们一边查看长势,一边在电商展厅前驻足。“直播带货不能只拼价格,得打造‘嘉鱼菜篮子’特色IP。”代表黄金波接过直播手机,建议通过挖掘地域文化、讲述种植故事提升产品溢价。
嘉野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野藕基地里,连片荷叶初露尖角。负责人展示的真空藕粉、即食藕片等深加工产品,引发“野藕宴+田园民宿”“荷塘研学游”等文旅融合创意讨论。代表们提出,可借鉴“农业+体验”模式,将单一种植向“观赏+采摘+加工+文旅”全链条延伸。
张彪蔬菜种植场的水肥一体化设备前,代表们俯身查看运行数据,对“合作社+农户”的规模化经营模式表示肯定:“‘领头羊’带动是关键,但要让散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式共享产业链红利。”
座谈问诊:听民意解难题
在余码头村委会的座谈会上,农户直言痛点:“缺冷链仓储,菜价总被中间商‘掐脖子’!”代表们迅速梳理出核心问题:产业链条短、品牌影响力弱、冷链物流滞后、散户抗风险能力不足。
针对问题,一场头脑风暴热烈展开:
搭建产销云平台,打通“农户—合作社—市场”信息壁垒;
设立产业升级专项奖补,鼓励企业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组建蔬菜产业联盟,制定质量标准,集体议价增强市场话语权;
引入智慧农业系统,推动种植数字化、管理精细化;
布局冷链物流网络,建设产地仓储中心,降低流通损耗。
十余条建议被逐一记录,形成《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初稿。王秀群当场表态:“人大监督要全程跟进,确保每条建议落地有声,让‘菜园子’真正成为农民的‘金饭碗’。”
监督发力:让调研成果转化为实效
新街镇人大负责人表示,将建立“调研—交办—督办—反馈”闭环机制:
定期跟踪问效,每季度听取职能部门整改汇报;
开展专项视察,实地查看冷链项目建设、电商平台运营等进展;
纳入绩效评价,将产业升级成效与部门考核挂钩。
“蔬菜产业是嘉鱼的‘金字招牌’,我们要通过‘田埂上的监督’,推动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智慧化升级。”王秀群说。数据显示,嘉鱼蔬菜常年种植面积超110万亩,年产值超80亿元,此次调研聚焦的冷链、品牌等短板,正是突破产业瓶颈的关键。
从黄瓜藤蔓到野藕池塘,从种植基地到村委会议室,这场田埂上的“诸葛会”,既是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动实践,更是以“一线思维”破解乡村产业发展难题的创新探索。随着一条条建议转化为务实举措,嘉鱼的“菜篮子”正朝着“产业链更优、品牌更响、农民更富”的目标稳步迈进。(廖亮 皮道琦 梁宁)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