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都:多元赋能 让村级集体经济焕发新活力
摘要: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始终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夯实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坚持党建领航、产业赋能、机制固本,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焕发新活力。
中国发展网讯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始终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夯实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坚持党建领航、产业赋能、机制固本,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焕发新活力。
党建领航,锻造集体经济发展“主心骨”。建立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乡镇党委直接负责、财政和农业农村等部门协同推进的责任体系,制定《陇南市武都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方案》,细化22项举措,形成“区级统筹、乡镇主抓、村级落实”责任闭环。将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基层党建述职重要内容,召开工作推进会2次,交流经验,强化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建立村“两委”与集体经济组织人才双向交流机制,精准选派318名政治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培育102名致富带头人成为党员或后备干部,54名懂经营、善管理的党员担任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打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智力引擎。
产业赋能,激活资源要素“增收引擎”。立足资源禀赋,围绕油橄榄、花椒等特色产业,建成产业链党组织37个、党建联盟14个,聚合党员1200余名,辐射带动7.25万户农户发展特色种植。实施“支部领办产业、书记领办项目、党员领办任务”计划,推动村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组织618个,党员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855家,实现“党建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深化农村“三变”改革,通过租赁、承包、联合开发等方式,唤醒“沉睡”的村集体闲置土地、房屋、设施等资源,推动“闲置资产”向“经营资本”高效转化。探索完善农村产权流转、担保、抵押机制,开发利用“四荒”资源,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引导村集体以资产、资金入股,通过分红、租赁等方式,促进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
机制固本,构建规范运行“长效格局”。严格推行“村财乡管”制度, 制定《陇南市武都区集体经济收入使用和收益分配管理办法》,建立集体资产监管台账,落实专项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开展专项督查2次,确保集体资产安全高效运行。指导乡镇党委结合各村实际和资源禀赋,逐村精准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根据山区、河谷、林缘等村不同特点,差异化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加工、种养循环等特色业态,建立“集体积累+村民分红+公益投入”的分配机制,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陇南武都组织)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