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机器人跑马拉松总归是场秀

2025-05-13 11:11 中国发展网
人形机器人

摘要:毫无疑问,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引发社会关注是件好事,为人形机器人乃至整个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平添了一把火。然而,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说到底只是一场比赛,它无法也不应承载过多的意义。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评论员 崔立勇

马拉松比赛向来容易上热搜。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更让网友吵翻了天——有人为人形机器人的这一勇敢尝试点赞,也有人因人形机器人的实际表现与预期相去甚远而感到失望。

毫无疑问,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引发社会关注是件好事,为人形机器人乃至整个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平添了一把火。然而,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说到底只是一场比赛,它无法也不应承载过多的意义。

术业有专攻,机器人领域更是如此。机器人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人形机器人的实际用途更是千差万别。并非每台人形机器人都能在马拉松赛事中取得佳绩。

不少人对于“专业”这一概念存在误解,总认为厨师从蒸包子到做水煮鱼样样拿手,大学教授理应学贯中西横跨文理,足球运动员也必定是篮球场上的佼佼者。其实,隔行如隔山,即便不隔行,也不意味着就能一马平川。就如同将百米飞人博尔特和苏炳添拉上马拉松赛场,照样是勉为其难。

多年前,机器人产业翘楚波士顿动力研发的机器人已经在视频中上蹿下跳、前后空翻,但是全球几乎没有哪个机器人专门为长跑而生。波士顿动力后来的沉寂及身价缩水,也与其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困境息息相关。

人形机器人无需炫耀技术,而应具备生产力,真正赋能千行百业。从物料搬运到家庭康养,从导览讲解到化学实验,人形机器人必须在特定的应用场景真正发挥效用。

从技术上观察,当前人形机器人的研发重点集中在“上半身”,想方设法实现手、眼、脑的紧密配合,以完成高精度操作,并实现人机协同;马拉松比赛则额外考验了人形机器人的“下半身”,即机械腿如何持续重复地进行屈伸动作。

人形机器人需要从实验室和展厅尽早走入工业和家庭,但要一步登上马拉松赛场,中间的跨度确实有点大。若真要比奔跑,人形机器人大概会被四足机器人(机器狗)远远甩在身后。

因此,马拉松赛场上跑得快的人形机器人不一定就能在其他领域技压群雄,中途退赛的人形机器人也不意味着一无是处。

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热闹非凡,激发了大众对机器人的兴趣与热情,但在机器人产业内部,核心关注点仍是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器等零部件以及算法,应用最广泛的也仍是生产车间里根本不像人的机械臂机器人。在各类展会上,机器人泡咖啡、写对联、跳街舞、打乒乓球等表演屡见不鲜,这些或是在展示厂商在某些技术环节的实力,或只是为营造氛围。

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总归是一场秀,而非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衡量标准,难以“彰显”“表现”或“折射”出更多。大可不必将此次马拉松比赛视作“科技与体育深度融合的新时代开启”,更不应将人形机器人在马拉松赛场上的摔倒称为科技创新的“摔跤美学”。其实,人形机器人在哪里摔倒,技术人员就在哪里修一修。与其过度解读,用力上价值、升维度,不如以友善包容的态度,一起捧个场,未来让更多技术团队大胆报名参赛,也让更多人形机器人轻轻松松跑起来。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