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华东无人机基地与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树立产教融合新标杆
2025年5月15日至16日,首届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与产教融合(上海・临港)论坛在上海圆满举行。首日论坛聚焦政策深度解读、平台共建共享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次日,与会人员实地考察华东无人机基地与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深入了解低空经济发展情况。通过“政企学研”多方协同联动,论坛全面探索低空经济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路径,共绘产业发展蓝图,为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首日论坛回顾:共绘低空经济蓝图
首日论坛汇聚政企学研各界精英,聚焦低空经济战略布局与人才培养展开深入探讨。期间,华东低空经济产教融合共同体与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学院正式揭牌成立。两大平台将发挥区域产业与资源优势,通过校企协同,重点培育无人机应用技术、低空通信等领域的紧缺人才。
同时,《低空经济产业学院建设蓝皮书》正式发布。该蓝皮书深入剖析产业现状与趋势,从多维度阐述人才需求,并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为行业人才培养提供系统性指导,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探访华东无人机基地:全产业链发展与产教融合实践
5月16日上午,与会代表前往华东无人机基地开展实地考察活动。华东无人机基地作为国家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之一,于2020年由民航局正式批准设立,主要承担无人机研发、测试、制造、应用及监管等全产业链服务职能。
在考察过程中,参访人员对华东无人机基地在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基地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越的政策支持以及丰富的资源集聚优势,成功吸引了众多国内领先的无人机企业入驻,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同时,基地还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无人机应用技能竞赛和专业培训活动,为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为低空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走进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产教融合“校门对园区”
随后,参访团深入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实地探究其在低空经济领域的产教融合成果。该校地处金山—长三角无人机产业核心区,与华东无人机基地相邻,享有独特的“校门对园区”区位优势。自2018年起,校企双方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侨大学无人机专业构建了“真场景、真项目、真需求”的产教融合生态,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与实践平台。学校积极开展无人机应用技能竞赛和培训活动,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为无人机产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效推动了区域低空经济的发展。这一产教融合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更为无人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华东无人机基地与中侨大学:产教融合新模式的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华东无人机基地与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的合作模式已成为低空经济领域产教融合的典范。自2018年起,双方在多个层面开展了广泛且深入的合作,合作领域涵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关键领域,并取得了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中侨大学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自2019年获批成立以来,将华东无人机基地设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双方携手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无人机培训项目,共同组织了多期专业训练班,累计招募并培养学员达374名,为我国民用无人机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有力地推动了民用无人机领域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首届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与产教融合(上海・临港)论坛成功举办,为低空经济产业打造了高效的交流与合作平台。论坛通过主旨演讲、专题报告、蓝皮书发布及实地考察等丰富形式,全方位展示了低空经济产业的前沿成果与未来趋势。政企学研各界在论坛上深入探讨应用场景、人才培养及产教融合等核心议题,为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思维与新策略。此次论坛不仅深化了产业界与教育界的协同合作,还凝聚了发展共识,激发了创新活力,必将有力推动低空经济产业迈向新高度。(中国发展网)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