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秸秆变“宝”铺就绿色农业之路:秸秆基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在山西晋中国家农高区铺展

2025-05-23 15:05 中国发展网 郭建军

摘要:本次试验采用对比研究法,将秸秆基全生物降解地膜与传统市售PE膜同时铺设,针对玉米和高粱两种作物开展对照试验。

中国发展网讯 赵志斌 记者郭建军报道 5月19日上午,山西生物质新材料产业研究院联合山西农业大学、有机旱作农业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的秸秆基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此缓缓铺展,描绘出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崭新图景。

此次试验的核心产品——秸秆基全生物降解地膜,以农业废弃物秸秆为原料,经独创工艺制成。其强度与传统塑料地膜相当,铺设70天后仍能保持80%的性能,最终可在土壤中自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实现100%降解无残留。研发团队根据高粱生长周期,针对性延长了地膜降解周期,使降解过程与高粱的生长周期精准匹配。

本次试验采用对比研究法,将秸秆基全生物降解地膜与传统市售PE膜同时铺设,针对玉米和高粱两种作物开展对照试验。从覆膜播种后,每间隔10天采集一次数据,包括地膜形态、性能,除草效果、土壤温度湿度及作物生长发育情况等,以全面评估秸秆基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实际应用中的综合表现,为后续技术优化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比传统石化地膜,秸秆聚乳酸全生物降解地膜价格和性能都很接近,成本比市售可降解地膜降低30%,彻底打破可降解地膜推广的价格壁垒。每5吨秸秆可以生产1吨纤维素聚乳酸用于生产可降解农用地膜。山西丰富的秸秆资源,让“从地里来,到地里去”的绿色循环模式得以构建,既解决了农业废弃物处理难题,又以较低成本实现了农用地膜的环保替代,兼具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该项目依托晋中国家农高区有机旱作农业全国重点实验室与1500平方米的秸秆生物塑料产业化平台,与山西农业大学深度合作,构建“研发 - 试验 - 推广”全链条。2022至2024年,团队在榆次、太谷、阳曲进行了连续试验,结果显示,该地膜保水保温性能突出,玉米、小麦等作物平均增产5% - 8%,同时具有良好的铺设性能及降解性能,为农膜污染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

此次在晋中国家农高区示范田的扩大铺设,是秸秆生物地膜走向大规模应用的重要一步。未来,该技术将逐步推广至山西全省主要农业区,让更多农田受益于这项绿色科技成果。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