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空白!荆门自主选育甘薯新品种获国家级认证
摘要:科研人员以国内外优质甘薯种质资源为基础,通过系统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材料,历经杂交组合配制、后代群体鉴定、优良单株筛选、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等多个严谨选育环节,最终成功聚合出兼具多种优异性状的新品种。
中国发展网讯 6月10日,荆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传来重大喜讯:荆门市农科院自主选育的"荆薯1号""荆薯2号"两个甘薯新品种,正式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并获颁登记证书。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荆门市自主选育农作物品种通过国家级认证的空白,更标志着该市在甘薯育种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率先在华中地区建立起周年规模化育种体系。
据荆门市农科院专家介绍,"荆薯1号"和"荆薯2号"由该院甘薯科研团队历时10年精心培育而成。科研人员以国内外优质甘薯种质资源为基础,通过系统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材料,历经杂交组合配制、后代群体鉴定、优良单株筛选、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等多个严谨选育环节,最终成功聚合出兼具多种优异性状的新品种。
这两个鲜食型紫薯新品种具有鲜明的产品特色:薯皮光滑美观,薯肉呈现诱人的深紫色;经检测,其淀粉含量适中,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普通品种,入口口感细腻香甜,糯而无丝。在生产性能方面,新品种展现出高产、多抗、适应性广的突出优势,薯型规整耐储运,不仅适宜在湖北平原及丘陵岗地种植,还可推广至生态条件相似的多个地区,既可作春薯栽培,也能满足夏薯种植需求。
"此次认证的意义不仅在于品种本身,更在于背后的技术突破。"荆门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科研团队通过持续创新,成功打破甘薯传统育种受季节和地域限制的瓶颈,在华中地区率先建立起周年规模化育种体系,为湖北省甘薯新品种选育开辟了全新技术路径。这一体系的建立,将大幅缩短育种周期,显著提升育种效率。
过去十年间,荆门市农科院甘薯科研团队深耕种质资源创新领域,已构建起成熟的"甘薯高效育种技术体系"。除此次获认证的两个品种外,团队还培育出涵盖高端鲜食薯、高产淀粉薯、营养保健薯、观赏薯等多个特色品类的甘薯新品种,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育种成果矩阵。目前,多个在研甘薯新品种正处于测试或登记阶段,有望在未来持续为荆门种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此次"荆薯1号"和"荆薯2号"的成功登记,不仅是荆门市农业科研实力的集中体现,更为当地乃至全省的甘薯产业升级提供了关键支撑。随着这些优质新品种的推广种植,预计将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助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新动能。(廖亮 彭文洁 代小军)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