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成县:“药粮轮作”新模式喜丰收
摘要:近年来,成县二郎乡通过“板蓝根—小麦—大豆”轮作模式,有效解决了作物重茬导致的病虫害频发、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这种轮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促进了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图为联合收割机正在基地收割小麦 张敏摄
中国发展网讯 麦浪千层、机器轰鸣,又是一年麦收时。6月17日,甘肃成县二郎乡店村村板蓝根标准化种植基地种植的倒茬小麦迎来丰收。
近年来,成县二郎乡通过“板蓝根—小麦—大豆”轮作模式,有效解决了作物重茬导致的病虫害频发、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这种轮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促进了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去年秋季收完板蓝根后,我们积极探索‘药材+粮食’轮作模式,利用板蓝根收获后的空闲期种植小麦,既避免土地闲置,又通过作物倒茬改善土壤环境。今年基地种植的小麦亩产预计达600余斤,较常规地块增产16%左右。”甘肃合义诚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孟繁龙说。
“药粮轮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为周边农户延长了务工时间,增加了务工收入。
图为小麦丰收群众乐开怀 张敏摄
“我平常在合作社做田间管护、粮食晾晒、药材采挖等,去年以前每年只能在合作社务工半年,今年通过轮作,我一整年都可以在这里务工,既增加了我们的收入,还不耽搁我照顾家里孩子和老人,”在合作社务工的成县二郎乡武坝村村民刘董芳说道。
“通过一年的轮作,我们将在全乡总结推广合作社经验,引导更多农户加入轮作种植队伍,同时对接粮食收购企业和药材加工厂,打通产销链条,让“板蓝根+小麦+大豆”成为农民增收的黄金组合。”成县二郎乡党委书记李厚岑说。
据了解,该合作社在小麦收割完毕后,马上将翻地种植大豆,等明年春季再种植板蓝根,实现两年三茬轮作。(陈争强 、张敏)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