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东莞松山湖畔“梦工厂”的成长秘钥

2025-06-27 11:49 中国发展网
科技企业

摘要:数据显示,基地已孵化超140家硬科技企业,头部企业总估值突破100亿美元,其中6家跻身独角兽阵营。基地独创的孵化模式已在六地复制生长,持续培育着下一个独角兽。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安  宁  田新元  王军善

开创了“扫拖一体机”品类、为百万家庭带来洁净体验的云鲸智能,中小型电动船外机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的逸动科技,重新定义了“电商仓储物流机器人”的海柔创新,推出全球首款直驱型自平衡轮足机器的本末科技……眼下,一个来自广东东莞XbotPark机器人基地的硬科技军团已在世界舞台站稳脚跟。

这个由李泽湘、高秉强、甘洁三位教授联合发起成立的创业“梦工厂”,按照“政府资助、企业化运作”模式建设,如今已走出超过140家硬科技企业,被孵团队存活率在80%以上。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孵化存活率背后,有着怎样的成长秘钥?6月23日,本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东莞松山湖畔的XbotPark机器人基地。

创新突破:松山湖的破浪密码

在基地展厅中,无人机巨头大疆创新和运动控制方案厂商固高科技的产品与众多创新产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基地负责人反复强调,展示“前辈”大牛产品不是为了让创业者去仰望,而是鼓励他们去超越。

无论是开创全新品类,还是重新定义产品,基地孵化的很多产品,都是具有颠覆性的创新产品,这无疑需要年轻创业者们具备强大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不断突破,也是基地为创新保驾护航的密钥。

在这里,逸动科技的故事常常被提及。时光回溯到2012年,彼时在香港科技大学读研究生的潘宗良和同学们,敏锐捕捉到船舶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潜力,随即组成创业团队投入研发。两年后,团队研制的首款电动船外机产品的原型机诞生。但是,如同不少创业者一样,他们也遇到了如何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推向产业化的难题。

转机来自基地的快速孵化通道,更源于松山湖管委会打破常规的魄力——为这支5人团队修建了一个小码头,方便他们做户外实验。 

“地方政府能够给我们一个仅仅只有5人的初创小团队提供测试码头,这对我们来说是极大的支持。”潘宗良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敢于打破常规,松山湖是认真用心地服务科创企业。

“这里的政府真真切切地以服务的心态给了我们很多关怀。”提起创业初期那段艰难时光,潘宗良说:“研发核心元件是一件非常需要潜心钻研的事,我们需要吃透理论,并且做大量的实验和测试。基地在关键时刻给了我们一个远离城市的自然环境,又提供了足够大的实验空间,让我们可以专注于突破技术难关。”

从松山湖的基地扬帆起航,逸动科技向更广阔的海洋乘风破浪。经过10多年的发展,如今逸动科技在东莞建有生产工厂,公司旗下500瓦~1000千瓦电动船外机、电动吊舱推进器、电动船内机以及配套电池和控制系统等产品销往全球主流市场。

“过去,我们产品主要面向海外市场,去年公司的中小型电动船外机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近年来,随着国内新能源船艇、船舶市场不断拓展,我们的国内市场份额也在逐渐提升。”潘宗良说。

“共享工厂”打通创新血脉

在位于基地9楼的本末科技,记者看到两个分别名为“刑天”和“TI-TA”的机器人“脚踩风火轮”,在测试场内时而旋转跳跃、时而攀爬斜坡,灵活的身影吸引着在场记者的注意力。

“今年直驱关节模组交付量将破千万台。”本末科技对外关系总监刘西同告诉记者,公司内拥有一支超过150人的技术研发团队,聚焦具身智能能机器人和直驱关节模组技术持续攻关,推出多款轮足式机器人产品、直驱电机产品。

这家成立仅数年的企业,已在多国交付产品,背后是十余条自动化产线的支撑。而回望创业初期,基地的“共享工厂”则是战功赫赫的产业化加速器——它让初创团队能够以最低成本实现快速打样。

“我们为早期创业者打造的共享工厂,专门支持初创团队进行小批量打样、产品开发与检测试验。”Xbot-Park机器人基地负责人表示,“共享工厂”整合优秀供应链资源,专门服务小批量生产阶段的创业团队,为创业者提供生产制造一站式解决方案,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初创期。

“‘共享工厂’在我们‘从0到1’的阶段给予了很大帮助,比如我们早期样品制作和小批量测试,都用到了工厂的共享资源。”刘西同说,研发一款产品可能需要经过多达20次技术迭代,“共享工厂”则能实现每一个样品的快速打样,这对于产品快速迭代起至关重要,让硬件创新跨越了“高投入”的鸿沟。

如今,“共享工厂”已助力一大批团队将图纸转化为商品。据了解,2024年,该模式共服务近70家初创企业,累积助力出货超过18万台产品,链接超100家供应商,覆盖领域包括电子电路、模具注塑、机加压铸、仓储物流、电池电源、组装加工、手板打样等。

“创新雨林”枝繁叶茂

基地主楼入口,爱因斯坦的名言高悬墙面:“假如只给我一个小时拯救世界,我会先花55分钟去定义问题,然后再用余下的5分钟去解决问题。”“定义问题”“解决问题”八个大字被着重放大,这也恰是这座“梦工厂”的创新哲学。

错落的楼宇间,篮球场跃动着青春身影,生活区飘来咖啡香气——这座联结高校与产业链资源的“梦工厂”,正用完整生态体系托举创业者梦想成真。

依托珠三角区域在过去20年高度活跃而形成的完整制造产业体系,基地通过联结香港,内地及全球的高校、研究所、企业、上下游供应链等资源,将大学的教育和研究与制造业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基地充分理解创业者的需求,并为创业者提供从探索期、种子期到天使期等全方位资金支持。

2015年,即XbotPark机器人基地设立的次年,李泽湘成立了相关配套孵化基金——清水湾基金。2022年8月,清水湾二期基金成立,出资人包括领先的市场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大型科技企业。

依托XbotPark机器人基地,清水湾基金专注于机器人及智能硬件相关领域投资,重点布局工业4.0、交通/物流、智能家居、消费类硬件等方向,投资阶段以种子轮、天使轮为主。基金背后的LP包含红杉中国、高瓴等知名VC/PE机构。目前,清水湾基金已是云鲸智能、海柔创新、松灵机器人、逸动科技等诸多知名机器人公司背后的重要持股机构。

数据显示,基地已孵化超140家硬科技企业,头部企业总估值突破100亿美元,其中6家跻身独角兽阵营。基地独创的孵化模式已在六地复制生长,持续培育着下一个独角兽。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