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黑龙江肇州县:党建赋能“三农”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6-30 17:34 中国发展网 袁小峰

摘要:其所辖乡镇因地制宜探索特色路径,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强劲动力,勾勒出一幅 “党建红” 引领 “产业兴” 的生动画卷。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袁小峰报道 今年以来,黑龙江省肇州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三农” 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统筹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党建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其所辖乡镇因地制宜探索特色路径,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强劲动力,勾勒出一幅 “党建红” 引领 “产业兴” 的生动画卷。

科技赋能强根基,党建引领产业升级 “加速度”

肇州县双发乡党委以 “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 行动为抓手,牵线搭桥邀请科技特派员团队为传统农业 “把脉问诊”。近日,王颖、靳亚忠教授及其团队深入乡内 450 亩马铃薯大田和千亩玉米示范基地,通过 “理论 + 实操 + 问答” 的 “田间课堂” 模式,将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水肥一体化等技术转化为农户听得懂的 “土话”。在马铃薯种植区,专家们以 “作物生长周期规律” 为切入点,现场演示土壤酸碱调节与有机质补充技巧,为农户定制 “全周期技术锦囊”;在玉米基地,团队围绕大垄双行模式推广、水肥智能管理等议题开展勘察,依托智能系统指导农户根据苗情动态调整滴灌方案,同步传授低温寡照等气候风险的防灾减灾技术。“以前凭经验种地,现在跟着专家学,亩产至少能提升一大截!” 种植户周占东的感慨,折射出科技赋能带来的实效。双发乡通过党建引领聚合力,推动科技特派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马铃薯、玉米等传统作物转型升级注入 “科技基因”。

合作共赢筑底盘,党建引领共富模式 “新突破”

永乐镇之平村党支部以 “集体所有、合作经营、民主管理、共同富裕” 为目标,领办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创新构建 “地即股” 土地入股机制。农户以土地经营权按地力折股入社,实现 “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且享有入社退社自由权。分配机制上,实行 “保底收益 + 利润分红”,设定每亩 1650 斤玉米的保底产量,纯收益中村集体与村民各分 49%,2% 作为公益金用于 60 岁以上老人医保代缴等福利,实现强村与富民的统一。经营上采取 “统分结合” 模式,统一规划种植、管理技术与销售渠道,整合 1492.3 亩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带动 16 户种植大户引领发展。目前,合作社已完成除草剂喷洒,推广的大垄双行水肥一体化模式预计增产 10%-15%,高淀粉马铃薯试种优化了种植结构。此外,土地集中经营释放的 50 余户劳动力实现就近务工,年增收 60 余万元,形成 “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务工创双收” 的多元增收格局。面对规模小、人才缺等挑战,村党支部联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强化智力支撑,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全部农作物投保农业保险,逐步构建起可持续的共富发展体系。

品牌聚力拓市场,党建引领特色产业 “提质效”

肇州镇党委践行 “千万工程” 经验,以 “一村一品” 为抓手,启动农特产品推广行动,将 “万宝香瓜” 打造成农民致富的 “金疙瘩”。镇机关年轻党员干部组成助农先锋队,深入田间地头,通过自媒体镜头记录香瓜生长全过程,以 “线上宣传 + 线下推介” 模式赋予品牌文化内涵。香瓜丰收之际,万宝村举办香瓜采摘活动,现场设置特色香瓜展示、趣味互动游戏及产销对接洽谈环节,吸引周边群众踊跃参与,为瓜农搭建起直接触达市场的增收平台。“党群聚力绘‘丰’景,万宝香瓜香万家” 的实践,不仅让香瓜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更让年轻党员在助农实践中读懂农村、贴近农民,筑牢为民服务的初心。通过党建引领品牌化发展,肇州镇实现了 “产业旺、农民富、队伍强” 的多赢局面,为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探索出可复制的路径。

从双发乡的 “科技兴农” 到永乐镇的 “合作共富”,再到肇州镇的 “品牌强农”,肇州县以党建为纽带,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乡村振兴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下一步,全县将持续深化 “党建 + 产业” 融合模式,拓展科技特派员服务广度,完善合作社运营机制,培育更多特色农业品牌,让 “党建红” 成为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