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油菜香飘中巴经济走廊 庆发禾盛三签协议深耕“一带一路”农业合作
摘要:日前,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举办的"中巴农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武汉庆发禾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巴多方企业签署三份战略合作协议,以深耕21年的"油菜情缘"为起点,为中巴经济走廊农业合作注入新动能。
中国发展网讯 当巴基斯坦的田野里泛起中国油菜的金黄,一条跨越喜马拉雅的农业合作纽带正愈发坚韧。日前,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举办的"中巴农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武汉庆发禾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巴多方企业签署三份战略合作协议,以深耕21年的"油菜情缘"为起点,为中巴经济走廊农业合作注入新动能。
从一粒种子到全产业链:湖北企业的"巴基斯坦答卷"
在论坛签约环节,庆发禾盛与广西皇氏集团、巴方合作企业及饲料加工企业达成的三项协议,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双低油菜全产业链蓝图"。这背后,是一粒中国种子在巴基斯坦21年的扎根生长——自2002年进入巴市场以来,庆发禾盛投入数百万元研发的杂交双低油菜品种HC-021C,不仅成为首个在巴注册的外国优质品种,更创下累计种植150万亩、收获25万吨油菜籽、产出9.5万吨食用油的亮眼成绩,市值达2.2亿美元。
"HC-021C不是简单的种子出口,而是中国农业技术与当地需求的精准对接。"庆发禾盛总经理朱晓波介绍,该品种耐逆性强、含油量高,完美适配巴基斯坦的气候土壤,如今已成为当地油菜单品销量冠军。此次签约的"油饲融合"模式,更将实现油菜籽榨油后的饼粕再利用,为巴方畜牧业提供优质蛋白饲料,让一粒种子产生双重价值。
十亿美元级贸易背后:中巴农业的"双向奔赴"
论坛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巴农业贸易已进入"快车道"——两国年贸易额超十亿美元,今年前5个月更以27%的同比增幅达3.9亿美元。其中,巴基斯坦芝麻对华出口激增331%,而中国油菜种子、农业技术正成为反向输出的"新名片"。
"从干辣椒到新鲜樱桃,从水牛胚胎到杂交油菜,中巴农业合作早已超越单一产品贸易。"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临时代办施远强在论坛上指出,过去三年巴方新增的九项对华出口农产品,与中国企业在巴推广的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形成呼应,构建起互补共赢的合作生态。这一点,在庆发禾盛的实践中尤为显著:不仅带来高产种子,更手把手培训当地农民,使油菜种植成为数万家庭的增收渠道。
走廊延伸处:农业现代化的"共富图景"
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第二批农业项目实施企业,庆发禾盛的布局正赶上走廊建设的"农业深耕期"。从早期的能源、交通基建,到如今的育种种植、仓储加工、金融赋能,中巴经济走廊正成为农业现代化的"试验田"。此次论坛发布的《中巴农业合作典型案例》中,庆发禾盛的"育种-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模式被重点收录。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巴代表弗洛朗丝·霍勒对此评价:"这种基于当地需求的技术转移和产业链共建,为发展中国家农业合作提供了范本。"巴基斯坦国家食品安全与研究部常秘瓦西姆·阿吉马尔·乔杜里则期待,以油菜合作为起点,能有更多"中国方案"助力巴农业转型升级。
站在新起点上,朱晓波的话语充满信心:"下一步我们要借着'入廓'东风,让HC-021C从田间走向餐桌,从巴基斯坦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让湖北油菜的香气,成为中巴友谊最生动的注脚。"(李建民 廖亮 项俊平)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