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龙岗村:小梨子种出“大梦想” 甜蜜产业铺就共富路
摘要:据统计,目前龙岗梨已售出1万斤,村集体入账近2万元。
中国发展网讯 “家人们看过来!这颗刚摘的翠冠梨,咬一口全是汁水,脆甜得很!”7月的荆门东宝区牌楼镇龙岗村,村干部杨泽磊举着手机穿梭在梨园里,镜头里金黄饱满的梨子泛着诱人光泽。这条抖音短视频发布后,评论区很快涌来“怎么买”“地址在哪”的询问——曾经藏在深闺的龙岗梨,正通过屏幕走向更远的市场。
一颗好梨的“成长烦恼”
龙岗村的土地像被大自然偏爱过。3平方千米的村庄里,近1000亩梨园占去四分之一版图,从90年代起,梨树就成了村民房前屋后的“老伙计”。这里的砂质土壤透气保水,还天然富含硒元素,种出的梨子皮薄肉嫩,咬下去“咔嚓”一声,清甜汁水能顺着指缝流。
可“天生丽质”的梨子,曾让村民们又爱又愁。72万斤的年产量不算少,但过去没有统一渠道,商贩进村收梨时总把价格压得极低。70多岁的王先银大爷最有体会:“以前要么被贩子‘砍价’,要么自己拉到城里摆摊,晒一天卖几十块,不够来回油钱。”“种得好却卖不上价”,成了压在龙岗人心头的石头。
三步走破局:从“散兵游勇”到“抱团突围”
转机始于村“两委”的一次头脑风暴。“不能再让好梨烂在地里!”村党支部书记带着干部们走家串户调研,最终定下“成立公司、树立品牌、分类销售”的三步走策略,要让梨子从“论堆卖”变成“按个挑”。
该镇党委第一时间送来支持。2024年底,村级强村共富公司“杨展园艺”挂牌,村民的梨子有了“集体管家”;区市场监管局主动上门,指导注册“牌优龙岗”商标,设计出印着梨园风光的礼盒包装;合作社里的种植能手成了“技术导师”,5场培训教会134名农户科学疏果、控肥,让每颗梨子都长得“标准出众”。
杨泽磊和村干部们更成了“卖梨专员”。今年春天,他们带着样品跑广州、闯深圳,硬是签下4万斤意向订单。“6月包装一到位,就等梨子成熟,那真是‘万事俱备’!”杨泽磊笑着说,现在手机里存着20多个批发商的联系方式,每天都要报一次成熟进度。
梨香飘远:老果园结出“新甜果”
进入7月,翠冠梨率先“登场”。清晨的梨园里,村民们提着竹篮摘果,共富公司的货车在村口等着,过秤、装箱、贴标,一气呵成。第一批1000件礼盒发往广东时,王先银大爷特地来帮忙,看着箱子上印着的“牌优龙岗”四个字,他笑得合不拢嘴:“现在我只管把梨种好,公司统一收,价格比以前高两成,多省心!”
短视频的力量更超出预期。杨泽磊拍的“摘梨日常”“梨农故事”火了,不少城里人自驾来采摘,园子里的农家乐也跟着热闹起来。“周末一天能接待20多桌客人,都是来吃梨、买梨的。”村民李大姐的农家菜馆添了道“梨汁排骨”,成了必点招牌。
据统计,目前龙岗梨已售出1万斤,村集体入账近2万元。随着8月喜水梨、9月黄金梨陆续上市,这份甜蜜收益还将持续兑现。从“好梨愁卖”到“优果优价”,龙岗村用一颗梨子的蜕变证明:只要找对路子、抱团发力,乡村的“土宝贝”就能变成致富的“金疙瘩”。
夕阳下,梨园里的笑声混着果香飘向远方。这里的故事,不仅是关于梨子的丰收,更是关于一群人用智慧和汗水,把“梨”想种进了现实。(廖亮 彭迎兵)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