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上半年金融成绩单出炉: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88162亿元、784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6.7%
摘要:今年上半年,湖南围绕“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认真贯彻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协调推动一揽子金融政策落地见效,金融运行稳中向好,呈现“五个度”的特点。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邢成敏报道 存贷款规模稳步提升、社会融资持续活跃、企业融资负担切实减轻……7月30日,2025年上半年湖南省金融运行形势新闻发布会在长沙举行,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湖南省分局通报了相关情况。今年上半年,湖南围绕“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认真贯彻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协调推动一揽子金融政策落地见效,金融运行稳中向好,呈现“五个度”的特点。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更有力度。贷款平稳增长。截至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8464亿元,同比增长6.7%,上半年新增贷款4087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存款较快增长。截至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8162亿元,同比增长8.3%,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保持较高水平。上半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新增5587亿元。其中,间接融资新增4153亿元,政府债券融资新增1283亿元。
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更有强度。上半年全省金融系统累计向市场主体让利157.9亿元,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1-6月,全省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36%,同比下降46个基点;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09%,同比下降65个基点。同期,长沙、株洲等6市开展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截至6月末累计完成4.1万笔、3267.5亿元贷款的综合融资成本明示工作,让企业更加清晰地了解贷款成本构成。
优化信贷结构更有深度。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方面,启动“湘伴前行”计划,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签约投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不断完善,截至6月末全省科技贷款余额13717.6亿元,同比增长13%;绿色金融方面,探索开展转型金融试点、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试点,推行“碳账户+”金融服务模式,截至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达1.3万亿元;普惠金融方面,提升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做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融资保障,强化重点人群融资保障,上半年全省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8亿元;养老金融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养老金融资源投入,截至6月末全省养老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8.7%;数字金融方面,健全完善湖南省金融大数据中心,组织金融机构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截至6月末全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1593.1亿元,同比增长15%。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更有温度。长沙黄花机场、张家界荷花机场2个“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升级为“境外来宾综合服务中心”,全省26个示范区支付服务水平不断巩固,建成支付服务适老化特色场景497个,累计为市场主体兑换“零钱包”41.1万个。截至6月末,长沙数字人民币试点落地商户56万家,累计交易金额逾462亿元。此外,全省各级国库及时拨付防汛救灾资金超6亿元,为抢险救灾和恢复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推进外贸服务供给更有广度。1-6月,全省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项下跨境人民币收付额923.9亿元,同比增长20.3%,占本外币的比重为35%,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达到35.5%,两项结算占比均创历史新高。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推动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科汇通等一批高含金量改革试点落地湖南。深化携带证电子化改革,自4月1日政策落地至6月30日,全省成功办理电子携带证业务47笔,金额折合45.1万美元。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