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甘肃宕昌:强化人才培训 推进中药材产业升级

2025-08-01 15:51 中国发展网 刘治学、 王晓勇

摘要:7月23日至27日,甘肃宕昌县举办道地中药材种植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班,推动“科技+人才+产业”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全县中药材产业重点乡镇种植大户、合作社骨干、家庭农场主及技术带头人共计50人参训培训。

中国发展网讯 7月23日至27日,甘肃宕昌县举办道地中药材种植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班,推动“科技+人才+产业”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全县中药材产业重点乡镇种植大户、合作社骨干、家庭农场主及技术带头人共计50人参训培训。

培训班立足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人才与产业振兴的关键举措,搭建人才培育平台,强化产业人才支撑,聚焦技术提升与经验交流,邀请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以及县业内专家教授进行现场授课,重点围绕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资源保护与驯化、加工储藏、林下中药材种植、市场动态及前景分析、种子种苗标准化繁育、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常见问题答疑解惑等进行培训,组织学员到拉路梁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和木耳梁当归反季节育苗移栽基地举行现场培训,赴渭源参观学习淫羊藿种植基技术,中药材大健康产品加工企业。

近年来,中医药产业迎来战略机遇期,国家及省市高度重视中药材发展,宕昌县将其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主导产业,确立“园区带动、科技引领”等发展思路,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构建“一品、四宗、六基地”新格局,在基地建设、加工仓储等方面成效显著。针对市场竞争加剧与品质需求提升,粗放种植模式难以为继的局势,宕昌县坚持走科技兴药、质量强药、品牌立药之路,发挥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人才工作站作用,强化道地中药材种植实用技术人才培训,推动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培训班采取案例分析、实践指导、现场教学、观摩学习、研讨交流等方式进行,方式灵活,高效实用。大家纷纷表示,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努力成长为产业行家里手,把学习成果转化到推动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上,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力量。

冉仲平是哈达铺镇上哈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中药材种植大户,今年通过承包地和租赁外出务工人员撂荒地种植中药材26亩。上哈竜村位于拉路梁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全村规划种植黄芪、党参、大黄、柴胡、羌活等中药材1600余亩。“这次培训内容紧贴实际,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尤其省上专家教授的辅导,让我了解了农药使用、采收时机的把握等实用技术。我要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中,提升产量与品质,带动乡亲们一起种出好药材。”冉仲平说。

阿坞镇各竜村的各竜川是全镇中药材种植重点区域,今年建立400亩大黄标准化种植基地,各竜村全村种植大黄、党参、当归、黄芪2300亩。“参加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班,学习了中药材种植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与同行们分享经验,感触良多。我们要大力推广实用技术,提高中药材种植管理精细化水平,让科技为产业增效益。” 各竜村村委会副主任马晓东说。

宕昌县中药材开发服务中心主任赵晨霞表示,“用好用活人才培训项目,以村组干部、合作社成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及技术带头人为骨干,强化乡土人才培训工作,提升科学种植技术应用能力,为全县中药材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2025年,宕昌县加快种植基地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建成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3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26.5万亩,上年留床10.5万亩,总面积持续稳定在40万亩,预计总产量达到11.8万吨,总产值达55亿元。同时加速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促进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补全延伸产业链条,立体推进特色山地农业(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刘治学 王晓勇)

责任编辑:王小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